秋季养生至关重要,此时易被秋燥伤津,应遵循“养收”原则。可先调理脾胃,多吃营养易消化食物。进补要对症,运动宜适量,如太极拳等。还要注意情志修炼,起居早睡早起,预防疾病,多喝水护肤,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等。
秋季养生:润燥益气,调理身心
秋季养生原则及进补
秋季气候由热转寒,阳消阴长,养生保健应遵循“养收”原则,饮食保健以润燥益气为中心,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要内容,清润甘酸为大法,寒凉调配为辅。
夏季过后,人体消耗大,营养物质相对缺乏,易出现体重减轻、倦怠乏力、食欲降低等体虚症状。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原则,秋季进补可恢复体力,提高抗病能力。
但秋季进补宜先调理脾胃。夏季多饮冷饮、食用冰冻食品,导致脾胃功能减弱,尤其是体虚者,骤用补药难以消化吸收。因此,应先食用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如鱼、瘦肉、禽蛋、山药、红枣、莲藕等,调理脾胃功能。奶制品、豆类、新鲜蔬菜水果,以及菱角、板栗等药食兼优之物也适宜多吃。
不同体质的饮食调理
1、体质热者:可食用夏桑菊等清润解表之品。
2、体质寒者:可适当食用姜、蒜、葱等辛温透表之物。
3、阴血虚的女性:可适当服用熟地、百合、玉竹、沙参、阿胶等养血补阴的食材。
4、脾胃弱者:可考虑用粥品调养,例如百合红枣糯米粥、百合莲子粥、苁蓉淮山粥、菊花杞子粥、山药芡实粥、燕窝枸杞粥等,分别具有滋阴养胃、润肺养心、补肾润肠、明目养神、健脾固肠、滋补肝肾等功效。
此外,雪梨、葡萄、红枣、香蕉、银耳、莲子、甘蔗等清补柔润之品,可滋阴润肺养血。进补需根据自身体质对症而行。
运动与情志调养
适量运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推荐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身心结合的运动方式,不仅锻炼筋骨,还能促进内脏运动和全身协调,优于单纯的肢体锻炼。
秋季万物萧条,易产生悲凉、抑郁情绪。建议结伴外出旅游,在大自然中舒缓减压,保持愉悦和谐的心情。
秋季疾病预防
秋季气候干燥,冷暖多变,易引发呼吸道、胃肠道、心脑血管疾病,或加重原有病情。
饮食方面,要避免暴饮暴食,老胃病患者需注重膳食调摄,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腹部着凉,预防胃肠疾病。
气温变化方面,要留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慢性气管炎和哮喘患者尤其要注意保暖。
干燥气候方面,要多喝水,多吃驱风润燥、滋阴润肺的食物,少吃辛辣燥烈之物,注意补水护肤。
心脑血管疾病方面,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需坚持服药,定时监测,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加强防护,适当锻炼,避免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秋季起居调整
秋季作息要顺应自然,早睡早起。早睡有利于养阴,早起有利于舒肺,呼吸新鲜空气,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秋季养生需遵循“养收”原则,饮食以润燥益气为主,先调理脾胃。运动适量,选太极拳等运动。情志修炼,舒缓情绪。起居早睡早起,顺应自然。疾病预防要注意保暖、饮食有节,避免引发多种疾病,让秋季健康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