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手脚冰凉畏寒?小心是 4 种疾病前兆!甲减、雷诺现象、周围动脉病、神经性厌食等会导致畏寒。怕冷可泡脚、按摩穴位(阳池、劳宫、涌泉),还能饮食调理,常吃温补食物,让身体暖和起来。
总是觉得冷?小心是这四种疾病的前兆
1.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
甲减是能量代谢率下降导致产热减少,从而容易畏寒的一种疾病。
除了畏寒外,患者还会出现其他症状,例如:
1. 乏力
2. 手足肿胀
3. 嗜睡
4. 记忆力减退
5. 少汗
6. 关节疼痛
7. 变胖
8. 便秘
女性患者还会出现月经紊乱、月经过多或不孕等症状。
2. 雷诺现象
雷诺现象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但20-40岁人群发病率较高,女性多于男性,起病缓慢。
典型发作分为三个阶段:
1. 缺血期:手指、足趾皮肤对称性出现发作性苍白、僵冷,伴有出汗、麻木或疼痛,很少超过手腕。
2. 缺氧期:受累部位继续缺血,皮肤发紫,皮温低,疼痛较轻。
3. 充血期:患者多有刺痛感。
3. 周围动脉病
周围动脉病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供受阻,引起肢体缺血,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
主要症状是肢体运动后局部疼痛、紧束、麻木或无力,停止运动后缓解。
除了肢体温度较低外,还会出现其他症状,例如:
1. 营养不良
2. 皮肤薄、亮、苍白
3. 毛发稀疏
4. 指甲增厚
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水肿、坏疽和溃疡。
4. 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是一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慢性进食障碍。
由于能量摄入不足,机体产热下降,容易畏寒,并伴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障碍。
严重时可能出现恶病质状态、机体衰竭,危及生命。
怕冷的调理方法
泡脚
热水泡脚或泡澡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新陈代谢。
建议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20分钟左右,直到身体发热,微微出汗。
怕冷的人可以在泡脚水中加入生姜、肉桂、迷迭香等精油,促进血液循环。
具体做法:
1. 生姜泡脚:15-30克生姜拍扁,加水煮10分钟左右,倒出姜水加入适量冷水调温后泡脚。
2. 醋泡脚:100-150克米醋或老陈醋。
3. 艾叶泡脚:50-100克艾叶(根据水量调整),煮开后加凉水或待降温后泡脚。
穴位按摩
按摩阳池穴、劳宫穴和涌泉穴可以改善怕冷的情况。
1. 阳池穴:位于手背手腕处,手背间骨的集合部位,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动作缓慢轻柔,持续按压。
2. 劳宫穴:握拳屈指时,位于中指和无名指指尖处,按压或揉擦,左右手交叉进行,每次5-10分钟。
3.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睡前按摩两侧涌泉穴,拍打100-200下,至局部发热。
饮食调理
饮食方面需要做到:
1. 按时吃饭,避免偏食、过度减肥。
2. 保持适量脂肪储备,维持体温。
3. 常吃温补食物,例如核桃、乌鸡、桂圆、红枣、花生、鸡汤、羊肉、猪肝等。
4. 多吃温性蔬菜,例如韭菜、青椒、辣椒、洋葱、南瓜、葱姜等。
5. 适量食用温性水果,例如榴莲、荔枝、龙眼等。
春季手脚冰凉需警惕 4 种疾病。甲减等疾病易致畏寒,还伴多种症状。怕冷可泡脚、按摩穴位、饮食调理,如泡脚加姜等,按摩阳池等穴位,饮食按时吃,常吃温补食物,让身体储存热量,抵御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