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认为吃饱穿暖就好,可每餐都饱食真的健康吗?适当饿肚子有益,如帮助减肥、通经络活气血、降低胆固醇、预防疾病等。但不正常饿肚子可能是身体有毛病,如甲亢、糖尿病等,若易饿别耽搁,应及时就医。

适当饿肚子与健康的关系

长期以来,“民以食为天”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认为吃饱是健康的基础。然而,过量进食并非总是好事,甚至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适度控制饮食,甚至进行适当的“饿肚子”,反而可能带来诸多益处。

饱餐不一定健康

许多人认为“亏什么都不能亏了自己的肚子”,每餐都吃得非常饱。但这并非健康的饮食方式。暴饮暴食、大鱼大肉,不仅会加重肠胃负担,古人称之为“烂肠之食”,还会诱发多种慢性疾病。
长期饮食无度,会使脾胃始终处于过度疲劳状态,损伤其功能。
因此,适度控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对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适当饿肚子的益处

与饱餐相对,适当的“饿肚子”,即间歇性断食或控制饮食摄入量,被一些养生方法所推崇。《黄帝内经》中提到的“食欲有节”,以及道家的辟谷养生法,都体现了这种理念。适度饿肚子,可以带来以下益处:

1. 帮助减肥

间歇性断食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减肥方法之一。它并非完全不吃东西,而是控制饮食总量,例如将三碗饭减少到两碗,再逐渐减少到一碗。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身体脂肪率,达到减肥的目的

2. 通经络、活气血

一些养生理论认为“富养精神,穷养身体”。这并非单纯指物质条件的匮乏,而是提倡清淡饮食,避免大鱼大肉,多食用素食、低脂肪、低热量食物。这种饮食方式可以促进经络通畅,气血活跃,增强脏腑功能。
同时,注重精神修养,例如阅读道家经典、医药典籍等,也能更好地维护身心健康。

3. 降低胆固醇

适当的饿肚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甘油三酯和坏胆固醇的含量,从而有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

4. 预防疾病

俗话说“病从口入”,许多疾病都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暴饮暴食、高油高脂饮食是许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糖、脾胃虚弱等的重要诱因。
而间歇性断食或控制饮食量,则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频繁饥饿的潜在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频繁且难以忍受的饥饿感并非总是好事,它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状。如果排除消化能力强和食物质量差等因素,经常吃得多却很快饿,则需要警惕以下疾病的可能性:

1. 甲亢

甲亢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新陈代谢过快,能量消耗增加,从而出现易饿、多食而消瘦的症状。

2.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缺乏,不能有效利用血糖,导致血糖利用率低,即使进食后也很快感到饥饿,并且可能伴随体重下降。

3. 胃火过旺

胃火过旺会导致食欲亢进,经常感到饥饿,并可能伴随口臭、便秘、牙齿肿痛等症状。

4. 肝功能异常

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血糖调节障碍,使血糖浓度难以维持稳定,从而引起频繁饥饿感。

5. 血糖浓度低

一些人由于遗传或其他原因,血糖浓度本身较低,导致更容易感到饥饿,且难以有饱腹感,同时可能伴随免疫力低下等问题。

如果经常感到饥饿,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潜在的疾病风险

适当饿肚子有益健康,如帮助减肥、通经络活气血、降低胆固醇、预防疾病等。但不正常饿肚子可能是身体有毛病,如甲亢、糖尿病等。若易饿,应及时就医,别忽视身体发出的信号。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