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GIST)发病率低,约 14.5 例/100 万人,我国患者约 3 万。难预防、难诊断、难治疗,手术根治后易复发。靶向药伊马替尼带来进步,但其耐药问题突出,二线靶向治疗需求迫切。国内临床研究正进行,减轻患者负担,专家强调靶向治疗改变医患模式,重视患者心理。
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现状与挑战
GIST的特点:难预防、难诊断、难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GIST)在胃肠道肿瘤中相对少见,发病率约为14.5例/100万人,我国GIST患者约有3万人。GIST的特点可以用“难预防、难诊断、难治疗”来概括:
1、其病因至今不明,尚无任何预防措施。
2、病程在早期较为隐匿,多无特异性症状,初次确诊时有15%~50%的GIST患者已进入晚期。
3、手术是唯一有望根治GIST的方法,但有高达50%的患者术后可复发,且复发瘤多生长迅速,并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患者常在短期内需要二次甚至反复手术,因此GIST的治疗多年以来存在瓶颈。
靶向治疗为GIST治疗带来新契机
伊马替尼的疗效与耐药问题
靶向治疗的崛起给GIST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伊马替尼成为第一个能有效治疗GIST的靶向药物,该药进行一线治疗可使80%~85%的患者获益。但伊马替尼的耐药问题值得重视,有15%的GIST患者对伊马替尼具有原发性耐药,在进行18~24个月的治疗后另有约42%的患者对伊马替尼产生继发性耐药,这一比例随着疗程延长以每年10%的幅度增加。因此临床迫切需要二线靶向治疗选择。
靶向治疗临床研究的进展
自2002年起北京肿瘤医院收治的300余例GIST患者以靶向药物进行了辅助治疗、姑息治疗和新辅助治疗,至今未发生靶向治疗相关性死亡,其中大部分患者接受了长期随访和基因型分析,积累了靶向治疗的宝贵资料。目前来看,各种KIT激酶外显子突变类型的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疗效和获益程度可能有所不同,这方面的研究在未来可能对靶向治疗的方案选择产生指导意义。目前国内正在进行一系列的临床研究,这些研究选择伊玛替尼治疗失败的患者,随机分组全部免费接受高剂量伊玛替尼或舒尼替尼的治疗,国家慈善总会也有部分赠药慈善项目,这些都会给胃肠间质瘤患者减少经济负担,甚至完全减免治疗费用,但临床试验选择患者的持续时间较短,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在试验期间加入这样的临床观察。
靶向治疗带来的改变
医患协作模式的改变
专家在会议结束之际指出,靶向治疗在医学层面上实现了GIST治疗的飞跃,也推动了医患协作模式的改变。
患者心理问题的重视
患者心理层面的问题值得重视,焦虑、缺乏希望和经济压力都是常见的心理负担。今天GIST正逐渐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疾病,医护人员与患者交流时应使他们树立信心,并与患者家庭和社会力量一道为他们排忧解难。
胃肠道间质瘤虽少见但危害大,难预防难诊断难治疗。靶向治疗带来契机,伊马替尼初治获益高,但耐药问题突出。国内临床研究在进行,可减轻患者负担。靶向治疗改变医患模式,患者心理问题需重视,携手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