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常见却易被忽视,男女发病率相当,55 - 65 岁高发,可在消化道多处发病。易漏诊误诊,术后易复发。靶向药物可延迟复发,延长生存,对巨大肿瘤,应先用靶向药遏制后再手术,避免肿瘤破裂转移。
胃肠道间质瘤:认识、治疗和预防复发
胃肠道间质瘤概述
胃肠道间质瘤 (GIST) 是最常见的胃肠道软组织恶性肿瘤,与常见的胃癌或肠癌不同。以前认为 GIST 有良恶性之分,但随着对疾病的认识深入,发现没有真正良性的,即使是非常小的 GIST 也能发生转移。
GIST 的男女发病率相当,发病高峰年龄在 55 岁~65 岁。肿瘤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以原发于胃的多见,其次为小肠、食管和结直肠。
肿瘤较小时多无症状,极容易疏漏或被误诊。患者常在体检、钡餐、胃镜检查或其他手术时才偶然发现,因此不少患者在首诊时就已伴有转移。
除此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由于肿瘤增大出现了某些临床症状才被发现的,例如:
1、肿瘤位于食管者可有吞咽困难
2、位于胃者可有上腹部不适或上消化道出血
3、位于十二指肠者经常伴有梗阻性黄疸
4、位于肠道者可有腹痛、腹块、梗阻、便血或穿孔等
胃肠道间质瘤治疗现状
大约 70%~90% 的原发无转移的 GIST 能够实行根治性手术,根治性切除后的 GIST 患者 5 年存活率为 35%~65%。无法手术的患者,通常只能生存 15~20 个月。术后两年,一半患者会复发。
由于 GIST 对常规放化疗均不敏感,根治性手术依然是原发性 GIST 的首选方法。然而,即使接受了根治性手术,患者仍有很高的复发率。首次手术切除肿瘤后,在两年中间有一半的患者会出现 GIST 复发的情况,且多数复发肿瘤切除后均会再次复发。
多年来 GIST 的术后复发问题一直困扰着医学界。
靶向药物治疗的突破
《柳叶刀》最近的报告显示,目前在首次手术切除肿瘤后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可以延迟甚至避免患者出现癌症复发的情况。
该 III 期临床研究是由美国外科医师协会肿瘤学研究组 (ACOSOG) 实施的,检查了 700 多名 GIST 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情况。研究人员发现,在每天使用一次 400 毫克甲磺酸伊马替尼类靶向药物的患者中,98% 的患者在术后一年内无复发,而且能将晚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由 19 个月延长到 54 个月,3 倍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除了要重视 GIST 术后的预防复发治疗外,对于一些体积巨大的 GIST,不能贸然手术,否则很可能会导致肿瘤破裂,肿瘤细胞在腹腔内到处种植、转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使用靶向药物遏制肿瘤,然后再通过手术切除。
胃肠道间质瘤需重视,男女发病率相当,55 - 65 岁高发,各部位皆可发病,易漏诊误诊。根治术首选,但复发率高,靶向药可延迟复发。巨大肿瘤勿贸然手术,先用药遏制再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