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是日常之事,怎样喝水能养生呢?今天带你了解 4 种要多喝水的情况及喝水最佳时间。感冒多喝水促代谢,胃疼喝粥养肠胃,恶心用盐水催吐,便秘大口喝水促排便。不同时段喝水各有益处,助你保持健康。
生活中喝水养生保健
感冒时多喝水
1、 当人感冒发烧时,人体会通过出汗、呼吸急促等方式降温,这些都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
2、 多喝水可以促进汗出和排尿,有利于调节体温,帮助身体排出细菌和病毒。
3、 感冒时要比平时喝更多的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
胃疼时喝粥
1、 有胃病的人,或者感到胃不舒服时,可以喝粥来养护肠胃。
2、 粥的温度要超过60℃,这样可以使米粒糊化,更容易消化。
3、 粥中含大量水分,可以润滑肠道,清除肠胃中的有害物质。
4、 喝粥有助于缓解胃疼症状。
恶心时喝盐水
1、 恶心时可以用淡盐水催吐,促使呕吐物排出。
2、 吐干净后可以用盐水漱口,起到消炎的作用。
3、 严重呕吐后,淡盐水可以补充水分,缓解脱水症状。
便秘时大口喝水
1、 便秘的原因一是体内宿便缺水,二是肠道排泄功能减弱。
2、 便秘时要大口喝水,这样可以让水尽快到达结肠,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
3、 不要小口小口地喝,那样水很容易被胃吸收,产生小便。
喝水的最佳时间
1、 6:30:起床后喝250cc水,帮助肾脏和肝脏解毒。
2、 8:30:到达办公室后,喝至少250cc水,补充流失的水分。
3、 11:00:在冷气房工作一段时间后,喝水补充水分,放松紧张的工作情绪。
4、 12:50:午餐后喝水,加强消化功能。
5、 15:00:喝健康矿泉水代替午茶,提神醒脑。
6、 17:30:下班前喝水,增加饱足感,避免晚餐暴饮暴食。
7、 22:00:睡前1至半小时喝一杯水,但不要喝太多,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喝水看似简单,却蕴含养生之道。感冒、胃疼、恶心、便秘等情况需多喝水,不同时间喝水也有讲究。日常多留意,让水为健康助力,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呵护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