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传染病频发,猩红热尤为常见。它由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发,2 - 8 岁宝宝易感染,传染性强。患病宝宝畏寒发烧、咽痛,12 小时后出疹,有特殊症状,一周左右退疹脱皮。虽多数可获终身免疫,但少数病情严重,可并发多种疾病,妈妈们需做好防护。

猩红热:春季儿童常见疾病

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之为“烂喉痧”。 它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任何年龄段都可能患病,但2~8岁的宝宝最容易感染

猩红热的典型症状包括:
1. 发热:轻者发烧38℃~39℃,重者可达到39℃~40℃。
2. 咽峡炎:扁桃体红肿或有化脓性渗出物,嗓子疼痛,尤其是吞咽时。
3. 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最早出现在颈部及上胸部,一天可遍布全身,呈鲜红色,针头大小,类似“鸡皮疙瘩”。
4. 皮疹退后皮肤脱屑:患病后第一周的周末至第二周的初始,皮肤开始出现片状脱屑,通常颜面和颈部脱屑为糠屑状,躯干处脱屑为鳞片状,手掌和脚底脱屑则呈现手套或袜套状。

猩红热的传染性和免疫

猩红热传染性很强,通常在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患猩红热的宝宝可以通过飞沫直接传染他人。 主要的传染源是被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非猩红热患者,例如患有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或其他呼吸道感染但未发病的带菌者。因此,幼儿园里常出现患感冒后迅速患上猩红热的现象,或者家里的爸爸、妈妈患了扁桃体炎、咽炎等疾病,导致宝宝感染上猩红热。

不过,宝宝患过猩红热后,通常可获得终身免疫,只有极少数的宝宝由于感染细菌类型不同而发生第二次猩红热。

猩红热的症状

患猩红热宝宝的症状通常很明显:
1. 起病急:患病的宝宝表现出怕冷、发烧,可能伴有恶心和呕吐、头痛。
2. 皮疹特征: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像“鸡皮疙瘩”。用手指按压时,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十余秒后恢复猩红色,称为“掌印”。
3. 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被称为“口周苍白圈”。
4. “杨梅舌”:出疹后3~4天,舌苔剥脱,舌乳头红肿,像鲜红的杨梅。

猩红热的治疗和预防

猩红热的治疗主要是抗生素治疗,并根据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例如退烧、止咳等。

预防猩红热,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用手接触口鼻。
2. 避免接触患病人群,特别是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3. 加强体质锻炼,增强抵抗力。
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5. 注意饮食卫生,不要食用不洁的食物,生吃瓜果要清洗干净。

如果怀疑宝宝患有猩红热,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春天传染病多,猩红热高发。它由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2 - 8 岁宝宝易感染,症状多样,起病急,有发热、皮疹等,还可能伴并发症。虽宝宝患后可获终身免疫,但仍需做好防护,避免感染。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