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成为老人消除疲劳的惯式,上年纪老人离不开“午盹”。肥胖或患心血管疾病老人是否该放弃午睡?文中给出答案,只要控制时间、注意运动饮食等,午睡无害。还介绍了午睡方式及睡醒后的注意事项等。

老人午睡的正确方式

午睡对老人的益处

午睡是消除疲劳的有效方式,尤其对于老年人,午睡更有助于提高身体机能。短时间的午睡可以放松脊椎,清醒头脑,并改善注意力和工作表现。即使是肥胖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只要控制好午睡时间和日常饮食,午睡也不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午睡时间和方式

对于老年人来说,午睡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最佳,避免长时间睡眠影响夜间睡眠。午睡时,最好选择平躺的方式,避免趴着睡,以免影响头部供血,导致头昏、乏力等症状。醒来后,应缓慢起身,坐直30秒后再站立,站立后也要等待30秒才能开始活动,可以轻甩并按摩手臂,缓解酸痛和恢复清醒。

午睡注意事项

1、午睡时间不宜太长
老年人睡眠时间较少,白天睡的时间过长会影响夜间睡眠。因此,午睡时间以1小时左右为宜,避免睡过长。

2、不宜饭后马上就上床
老年人消化机能差,饭后胃肠道需要较多血量消化食物。如果饭后马上入睡,会影响血液进入胃肠系统,妨碍食物消化,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3、不宜和衣而睡
老年人午睡时,应宽衣解带,盖好被子,避免着凉感冒。

4、不宜对着风睡
老年人抵抗力差,吹风容易感冒。因此,老年人午睡时不可对着风头迎风而睡,也不可在风口处或吹着风扇或空调而睡。

5、不宜坐着午睡
坐着或趴着午睡会导致“脑贫血”,出现头晕、耳鸣、腿软、视物模糊以及面色苍白等症状。老年人心功能较差,坐着睡觉时心率较慢,血管扩张,流经各种脏器的血液速度相对减慢。如果坐着睡,流入脑子的血液就会更加减少,特别是午饭后,较多的血液要进入胃肠系统,加上“坐姿”,就会进一步加重“脑贫血”。

午睡前的准备

晚间有睡眠障碍的老人,应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时间。为了降低饭后血液流进胃部,大脑供氧量减少的几率,老年人在饭后可以散散步,休息半小时后再开始午睡。

老人午睡虽好但需注意方法,半小时内为宜,肥胖或患心血管疾病者注意运动饮食。午睡宜平躺,醒后缓慢起身。午睡五不宜:时间别长、饭后别急、别和衣睡、别对风睡、别坐着睡,这样能放松身心,改善状态。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