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与生活习惯相关,治疗时存在诸多误区。如认为手术切除就没事,其实切除后仍可能患残胃癌;患癌不代表活不长,早期可治愈,进展期预后也能改善;不是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就一定得癌,仅在特定人群需根除;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并非都会发展为癌,仅少数高危人群会。
胃癌治疗误区
误区一:认为手术切除病灶就万事大吉
许多人认为手术切除了病灶,就万事大吉了,但实际上,大部分胃被切除后,仍然有患胃癌的可能,医学上称之为残胃癌。因此,胃溃疡行胃切除术后也应当定期进行相关检查,警惕胃癌的发生。
误区二:患了胃癌就活不长了
胃癌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可以治愈,经过积极综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预后也明显改善。要克服患了胃癌之后的恐惧感,积极配合争取好的预后。
误区三: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就一定会得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被WHO定为I类致癌原,但胃癌的发病有多方面的因素,尽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胃癌的发生有明确关系,但只有少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会发生胃癌。这和患者自身的遗传因素、幽门螺旋杆菌的毒力因子等都有关系。因此,并不是每个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都需要进行根除治疗。目前认为,只有在胃癌高发区、有胃癌家族史或者有胃部不适等患者,才需要根除治疗以预防胃癌。
误区四:慢性萎缩性胃炎一定会发展为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癌症前疾病,但只有不到1%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最终会发展为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胃癌的高危人群有:
1、胃癌的家族史
2、来自胃癌高发地区
3、活检发现异型增生
4、活检发现广泛的肠生化
胃癌治疗存在诸多误区,手术切除并非完事,胃溃疡术后仍需检查防残胃癌;胃癌并非不可治,早期和进展期预后不同;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一定得胃癌,仅高危人群需根除;慢性萎缩性胃炎也不一定发展为癌,高危人群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