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癌病死率难降主因就诊晚,中晚期病例多。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提出认真查易患因素、建立早期癌新概念等,以提高生存率,更多检出早期癌。

乳房癌早期发现的重要性

乳房癌病死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尽管近几十年来,乳房癌的治疗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其病死率却并未明显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患者就诊较晚,导致中晚期病例占多数。因此,提高乳房癌的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早期乳房癌的定义

现代医学将微小癌 ( 直径≤ 0.5cm) 和临床上触不到肿块的 To 癌列为早期乳房癌。这类癌很少转移,经手术治疗后,其 10 年生存率一般可达 90 %以上。大量检出此类早期癌,将有可能对生存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何提高乳房癌的早期检出率

认真查询乳腺癌易患因素

乳腺癌的易患因素很多,常见的有:
1. 乳癌家族史,特别是受检者的母亲和姊妹是否曾患本病;
2. 月经初潮过早 ( 小于 12 岁 ) ,或闭经过迟 ( 大于 50 岁 ) ;
3. 大于 40 岁末育;
4. 一侧乳房曾患癌,对侧乳房也属易患部位等等。
凡是有这些因素的人都应视为易患乳癌者,应作为重点检查对象。

建立早期癌的新概念

在日常受检的病人中,早期癌并非少见,而且理应多于常见的中晚期癌。因为在乳腺癌生长的自然病程中,临床前期约占全程的 2 / 3 。尽管如此,早期癌却甚少被检出,表明在检查时大多数早期癌从检查者手下漏过。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检查者对早期癌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迄今绝大多数检诊者仍沿用以“乳房肿块”作为诊断乳房癌首要体征的传统概念,而前述早期癌未必都形成明显的肿块。因此应重新认识早期癌的新概念,摆脱“乳房肿块”这一传统观念,以便更早地发现乳房癌。

乳房癌治疗虽改进但病死率未降,关键在于就诊晚。提倡检出早期癌,需查易患因素,树立新观念。重视日常检查,提高早期癌检出率,有望改善乳房癌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