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8 日,吴京妻子谢楠微博称两岁儿子吴所谓入托。引发“两岁入托是否太早”争议。专家称太早入托会增加心理发育风险,如更具攻击性等,最好两岁以下受妈妈一对一关爱,托儿所缺乏亲情氛围不利于孩子心理发展。

两岁入托,是早了还是晚了?

谢楠儿子入托引发讨论

9月8日,吴京妻子谢楠在微博上分享了儿子吴所谓入托的第一天照片,照片中,吴所谓乖巧地坐在桌边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用餐,还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谢楠还附上了为儿子准备的生活纪录单,详细记录了孩子的用餐习惯、排泄状况等,引得网友纷纷点赞,夸赞谢楠是细心的好妈妈。
然而,也有一些网友质疑,两岁就入托会不会太早?幼儿几岁入托最好?

专家警告:过早入托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临床医学家在《养育孩子:三岁以下应该进托儿所吗?》一书中指出,把年龄不足三岁的孩子交给托儿所会增加损害他们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很多托儿所无法照顾到孩子,遭到忽视的孩子往往有恐惧感。太早入托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在日后会遭遇人际关系问题,不容易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英国儿童问题权威人士也表示,由父母养育的孩子比在托儿所、由保姆照顾或交给亲戚照顾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更为优秀,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于其他对照组的孩子。过早上托儿所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情感发展、社会行为、认知能力培养,另外他们的身体发育也迟缓,神经萎缩,脑发育异常,这些都是与没能得到一对一家庭关怀有关。

父母的关爱不可替代

儿童专家指出,两岁以下的孩子需要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父母共同养育是最理想的方式。即使是最好的托儿所和最负责的老师也无法代替妈妈。妈妈与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家庭与朋友的关爱对孩子发育来说是最安全的选择,而托儿所中缺乏的就是这种影响。即使请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妈妈亲自照顾好,更何况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运气找到理想的保姆。
一对一养育更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而托儿所里的老师一般是一个人照顾数个孩子,无法同时满足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游戏、呵护等,要求得不到满足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孤独感,表现为烦躁哭闹,长期的影响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迫使一些孩子发展攻击性性格,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后果。

家庭亲情氛围对孩子至关重要

许多家长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提早让婴儿进入托儿所会让他们更能适应外部环境,更早地发展交际能力。但美国国立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婴儿的发育具有特殊性,他们不仅需要持续的关心,更需要协调一致的关心,这意味着与他们交流的人相对是固定的,只有家里的父母能做到这样。
人生最初的18个月是负责社会和情感功能的大脑结构发育的关键时期,母子相互作用则在这种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妈妈是婴儿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发育的调节器。另外,家里的哥哥姐姐和祖父母辈对他们也很重要,婴儿从他们身上得到安全感,也获得最初的情感影响,而陌生人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全而无所适从,在心理上无法形成家庭情感。
托儿所缺乏的正是这种相对固定的亲情氛围,即使人员相对固定,她们也要轮班照顾孩子,让孩子无法适应。

两岁入托虽已开始,但专家提醒,两岁以下孩子应受妈妈一对一关爱,家庭关爱最安全。过早入托易致孩子心理等问题,托儿所难以满足孩子需求,亲情氛围对孩子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