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肿瘤研究所历时 4 年跟踪,揭示长期酗酒与肝癌风险的联系。喝酒脸红可能是基因变异,中国 1/3 乙醛脱氧酶 2 基因变异型携带者,饮酒后易现症状,应警惕肝癌。研究还发现,此类携带者酗酒患癌风险高,应少饮酒或控量。
长期酗酒与患肝癌风险的内在联系
中国约1/3的人群“解酒基因”发生变异
江苏省肿瘤研究所历时4年跟踪调查发现,长期酗酒与患肝癌风险密切相关,特别是酗酒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肝癌风险最大。饮酒被公认为除了乙型肝炎、饮污染水和吃霉变食物之外的致肝癌危险因素,但长期以来,其危险性和内在联系一直缺少明确的认定。研究表明,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需要通过乙醛脱氧酶2 (ALDH2) 来完成,该酶的功能是将乙醛氧化为无致癌作用的乙酸,最终分解成对人体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然而,当乙醛脱氧酶2 正常基因发生变异后,会使该酶失去活性,导致饮酒后血中的乙醛浓度增高6倍多,长期酗酒会导致体内乙醛蓄积,最终可能导致肝细胞发生癌变。
研究发现,中国人群中约1/3的人携带乙醛脱氧酶2 变异基因型,约4-5亿人,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是酶活性缺乏者。
“变异基因”携带者患肝癌风险更高
科研组在省内肝癌高发区调查发现,乙肝的重度流行和饮酒是当地肝癌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了进一步探究长期饮酒者中仅部分人患肝癌的原因,调查组对208例肝癌新发病人以及208名非肿瘤居民进行了乙醛脱氧酶2 基因型和乙肝病毒携带的流行病学研究,同时调查他们的饮酒状况。研究结果表明:
1、在酶活性缺乏者中,每月饮酒量超过3千克,发生肝癌的危险是正常基因携带者且不饮酒者的3.51倍;随着饮酒总量的增加,他们患肝癌的危险性呈明显上升趋势。
2、研究还首次发现,同时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和酶活性缺乏者,如果长期大量饮酒,发生肝癌的危险性会呈现显著的相乘效应,即当饮酒总量每年超过3千克时,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是年饮酒总量少于3千克的正常人的52.17倍。
喝酒脸红,小心肝癌风险
研究已经发现,乙醛脱氧酶2 基因变异型携带者饮酒后往往会出现脸红、恶心和心动过速等神经系统症状。因此,饮酒后如果有上述症状者,应该提高警惕,戒酒或尽量减少酒精的摄入量,以预防肝癌的发生。
同时,饮酒也会对正常人造成健康损害,如酒精性肝病和胃肠粘膜的损伤,人们应该尽量少饮或只饮低度酒,如红酒、啤酒;长期饮酒者应将自己的酒精摄入量严格控制在少于15克/天的安全剂量之内。
长期酗酒危害大,乙肝病毒携带者更甚。乙醛脱氧酶 2 基因变异致酶失活,血乙醛浓度增高易癌变。中国 1/3 人群“解酒基因”失效,饮酒后有脸红等症状应警惕,减少饮酒量可预防肝癌,正常人群也应少饮低度酒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