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锅肉经典常见,色香味俱全超下饭。本文将介绍其做法,原料丰富,做法简单。回锅肉属川菜传统菜式,起源四川农村,地位重要,被视为川菜之首。其历史可追溯至北宋,明末基本定型,清末因郫县豆瓣提升口感而更受欢迎。

回锅肉的做法

原料

1. 猪后腿的二刀肉 370 克
2. 青蒜(青椒、黄蒜台亦可) 70 克
3. 大油 25 克
4. 面酱 12 克
5. 酱油 12 克
6. 料酒 12 克
7. 白糖 5 克
8. 豆瓣酱 5 克
9. 葱 5 克
10. 味精 3 克

步骤

1. 将肉切成 4 厘米宽的条,用开水煮熟改切成片,青蒜切成寸段。
2. 将白肉先下入热油中煸炒至肉出油卷起,即加入豆瓣酱、面酱炸出味后下青蒜和其它各种调料,再翻炒几下即成。

特点

鲜香,家庭口味(此菜在四川不用糖和酱油,而用甜红酱油)。

回锅肉的简介

回锅肉属中国八大菜系川菜中一种烹调猪肉的传统菜式,起源四川农村地区。川西成都一带称作熬锅肉,川东重庆一带称为回锅肉。古代时期称作油爆锅;川渝地区家家户户都能制作。

回锅肉的特点

回锅肉的特点是:口味独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浓香。所谓回锅,就是再次烹调的意思。

回锅肉在川菜中的地位

回锅肉作为一道传统川菜,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回锅肉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锅肉。它色香味俱全,颜色养眼,是下饭菜之首选。

回锅肉的起源

传说回锅肉起源于清代末期,由一位姓凌的翰林偶然发明。然而,真相并非如此,回锅肉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北宋。到了明代,回锅肉基本定型。清末郫县豆瓣的创制,大大提升了回锅肉的口感和品质,使回锅肉成为川菜中的当家花旦。

如果说目前还不能断定宋朝爆肉与回锅肉是否相同;那么,明代的油爆猪则清晰地呈现出回锅肉的基本特征。明人宋翊《竹屿房杂部》这样记载:“油爆猪,取熟肉细切脍(切片),投热油中爆香,以少酱油、酒浇,加花椒、葱,宜和生竹笋丝、茭白丝同爆之。”

回锅肉做法简单,原料易得,口味独特,是川菜经典。其历史悠久,从北宋到清末不断发展完善,如今更是川菜的代表之一。无论是家庭餐桌还是餐馆菜单,回锅肉都深受喜爱,是下饭佳肴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