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重要节气,各地有独特风俗。中医讲冬至前后进补最佳,此时阳气生发易吸收营养。饮食宜多样,多高蛋白等,少高糖等,保护脾肾,少量多餐,助健康过寒冬。

冬至前后进补最佳时机

冬至前后进补的传统观念

冬至,俗称“冬节”,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中医认为,冬至前后是进补的最佳时机。中医理论上讲“冬至阳生”,即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因此,冬至前后进补最为适宜。

冬至前后进补的现代医学解释

现代医学也表明,30岁是人体健康状况发生改变的界线。原发性心血管疾病多数在30岁后开始出现症状,如动脉硬化,尤其是脑动脉硬化患者年龄基本在30岁以上。此外,退行性骨关节炎,临床发现X线片有改变通常在30岁以后。因此,冬至前后进补对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冬至进补的饮食建议

温补为主,少食寒凉

冬至之后,多吃温性食物,少食甚至远离寒凉食物,对于平衡人体阴阳、增强抵抗力非常重要。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之说,充分说明了冬令进补的重要性。

“三多三少”饮食原则

在饮食调养方面,营养专家建议,公众尤其要注意“三多三少”,即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糖类、脂肪、盐分含量高的食物。

饮食多样化

冬至时节的饮食还宜多样化,谷、果、肉、蔬菜要合理搭配,适当地选用高钙食品。宜食一些清淡的食物,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的食物,还不可过食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

温热食品保护脾肾

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最好吃一些温热食品来保护脾肾,吃饭也最好是少量多餐。总而言之,冬至前后进补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环节,应遵循“三多三少”的饮食原则,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进补方式。

冬至节气,饮食有讲究。北方饺子南方汤圆,冬至前后宜进补,遵循“三多三少”原则,多吃高营养食物,搭配合理,保护脾肾,少量多餐,让身体安度寒冬,迎接健康新年。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