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宝宝抵抗力低易腹泻,护理至关重要。要注意补充水分防脱水,护理好小屁屁避免红屁屁,给宝宝穿宽松厚裤方便脱穿,还要忌口避免油腻生冷,观察便便变化,及时就医,不同病因需对症处理。

冬季宝宝腹泻的护理

防止宝宝脱水

冬季宝宝拉肚子,妈妈要特别注意给宝宝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因为宝宝拉得过于频繁,容易导致水分流失,如果造成脱水,会严重影响宝宝的健康。因此,要经常让宝宝喝点白开水,或者新鲜温热的橙子汁。冬季比较干燥,宝宝更容易缺水,所以妈妈要格外注意。

护理好宝宝的小屁屁

宝宝拉肚子,皮肤娇嫩,容易红屁屁。妈妈要时刻关注宝宝是否有便意,及时清理干净。擦屁屁时,要用温热柔软的湿纸巾轻轻擦拭,擦完后涂上臀膏或痱子粉,保持干爽,让宝宝的小屁屁舒服些。冬天频繁穿脱裤子,要注意保暖,避免宝宝受凉加重症状。

宝宝穿裤子要注意,尤其是拉肚子刚开始,都是成水状的,容易喷射而出。往往宝宝说要拉的时候,还没来得及脱裤子就已经出来了。冬天给宝宝穿得比较多,里三层外三层,脱裤子更麻烦。所以这个时候,妈妈一定要给宝宝穿宽松一点的厚裤子,最好穿两条,方便脱穿。宝宝说要拉的时候,就马上帮助宝宝脱裤子,避免弄脏裤子。

宝宝忌口

宝宝拉肚子时,要避免吃油腻、生冷的食物。给宝宝煮点白粥,多喝点白粥,让宝宝的肠胃休息一下。如果宝宝不爱吃没味道的白粥,可以煮点小米粥、红萝卜粥、淮山粥,这些都可以帮助宝宝改善拉肚子情况。

注意观察宝宝的便便

宝宝拉肚子初期,便便可能是黑黄色的水状,逐渐变成黑黄色的泡泡状,再到蛋花状,最后恢复到黄色的稀便便,最终恢复到黄色的成型便便,这样就完全好了。如果宝宝一直拉的是恶臭的泡泡状,不见好转,一定要采些便便到医院做化验,看看是不是有病毒感染。

宝宝拉肚子的病因

生理性稀便

并非所有稀便都是腹泻。新生儿肠道功能尚未健全,不同喂养方式的宝宝大便性状也不一样。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大便可多达7—8次,甚至10—12次,大便通常较稀薄。如果宝宝精神好,吃奶好,体重增长正常,就不必担心。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果每天大便5次以上,或大便中出现像鼻涕状的黏液,或含大量的水分,应及时找专家检查治疗。

喂养不当

给新生儿喂食的奶粉过浓、奶粉不适合、奶粉中加糖、奶液过凉、或过早添加米糊等淀粉类食物,都容易导致新生儿积食,引起腹泻。症状包括腹泻,大便含泡沫,带有酸味或腐烂味,有时混有消化不良的颗粒物及黏液。常伴有呕吐、哭闹。对策是纠正不科学的喂养方法。若症状不能改善,应到医院接受治疗。

对奶粉过敏

100名婴儿中有2—7名会对奶粉蛋白质过敏,这种症状多出现干2—3个月的婴儿。有遗传性过敏体质的新生儿更容易产生对奶粉蛋白质的过敏症状。症状包括使用牛奶或奶粉喂养后有难治性、非感染性腹泻超过两周,大便可混有黏液和血丝,伴随皮肤湿疹、荨麻疹、气喘等症状。对策是根据医生的处方给新生儿喂食特殊的奶粉。

患感冒

宝宝患感冒时常伴有腹泻症状,因此,只要从根本上把造成腹泻的罪魁祸首——感冒治好,腹泻也就自然而然地痊愈了。如果担心宝宝会出现脱水症状,应适当给予口服补液。

病毒或细菌感染

因病毒或细菌感染而造成的腹泻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肠道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约占秋冬季节小儿腹泻的70%—80%,所以人们常把它称作秋季腹泻。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最多,尤其是6个月—7岁的婴儿。传染性很强,能在家庭、幼托及儿科病房流行。发病时伴有呕吐发热,若不及时处理可出现脱水症状,因此要格外注意。

症状包括大便呈黄稀水样或蛋花汤样,量多,无脓血,应考虑轮状病毒感染。若大便含黏液脓血,应考虑细菌性肠炎。常合并呕吐发热。对策是不要犹豫,立即找专家接受治疗。

冬季宝宝易腹泻,护理需注意多方面。补充水分防脱水,护理屁屁要轻柔。穿宽松厚裤方便脱,忌口油腻生冷食物。观察便便变化,若持续异常需化验。不同病因对应不同对策,家长需谨慎护理。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