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需补元气,姜母鸭成热门。它起源于福建泉州,既能补气补血又滋阴降火。食材丰富,制作讲究,先炒后炖,再搭配独特料汁。熟地等药材搭配鸭肉,滋养不腻,老姜还能去腥热身,是冬季食补佳品。

姜母鸭:滋补不上火

姜母鸭的起源

姜母鸭起源于福建泉州,而后传至中国其它地区乃至海外各地,是福建一道汉族传统的名小吃。它既能补气补血又有滋阴降火功效。


冬季进补如何不上火

冬天来了,如何补充元气是饮食的重中之重。可是补着补着你却可能发现自己的脸上开始冒痘了、口舌开始生疮了、整个人都急冲冲的,这些都是上火的症状。那么,如何才能既补气血又不上火呢?


地道的姜母鸭做法

姜母鸭的食材准备

1、主要材料:红面番鸭1只约1000克、老姜200克、芝麻油(以黑芝麻油为好)200克、猪棒子骨500克。
2、配料:广东米酒50克、冰糖20克、白糖30克、酱油150克、干辣椒10克、香葱20克、精盐10克、味精15克、特制黑、白药料包2个(均为粉末状)、鸭心、鸭肝、鸭胗、鸭肠、鸭血、水发粉丝、洋白菜、水发腐竹各5盘,杂面适量。


姜母鸭的制作方法

1、将番鸭宰杀后治净,取出鸭杂,将鸭身剁成4厘米大小的块,鸭头长着一劈为二,再横着斩为两截,把老姜去皮洗净,再用刀在菜墩上拍松,再用手撕成条,把猪棒子骨洗净,放入清水锅中,用大火烧沸后赶走浮沫,再换用中小火熬至汤色乳白,捞出棒子骨,将干辣椒去蒂去籽,切为小细末,把香葱择洗净,也切成细末,鸭心、鸭肝、鸭胗、鸭血都要切片,鸭肠切成节状;水发粉丝、水发腐竹也均要切节,洋白菜要切块。
2、炒锅置火上,放入芝麻油烧热,将鸭块倒入锅中,翻炒大约15分钟,至鸭块水分将干且快熟时,撒入一包白色药料,再继炒至药料香味溢出时,起锅然后盛入高压锅中,掺入棒骨汤,调入适量精盐、味精、广东米酒和冰糖,再投入黑色药料2包,然后加盖上火,至上气后压约15分钟。关火,再焖大约15分钟,揭开盖子,将鸭块捞出装入盆中后,锅中炖鸭原汤留着待用。
3、净锅上中火,放入芝麻油烧热,倒入姜条翻炒至姜条水气将干变小时,撒入一包白色药料,续炒大约3分钟,起锅装入碗里待用。
4、把酱油倒入一大碗内,放入白糖搅拌,至白糖溶化后,再放入干辣椒末、香葱末及少许芝麻油,待调匀后即成姜母鸭小料汁,然后将小料汁分盛于若干个小碗内作为味碟,待用。
5、先把姜条分别装入火锅中垫底,再将鸭块盛入火锅里,然后将高压锅中的炖鸭原汤和部分棒骨汤分别倒入火锅中,再将火锅端上火,烧沸后,置于酒精炉上,将小料汁味碟及鸭心、鸭肝、鸭胗、鸭肠、鸭血、水发粉丝、洋白菜、水发腐竹等配菜摆上桌,就大功告成了。


姜母鸭的食用功效

姜母鸭原系一道宫廷御膳,相传为商代名医吴仲所创,后来流传至民间,遂成为一款名菜。熟地、当归、川芍有补血活血功效,枸杞子有补肝益肾作用,党参、黄芪有补气的效果,老鸭可以滋阴降火。因此,姜母鸭在气血双补的同时,搭配鸭肉的滋阴降火的作用,使得此道药膳滋养而不油腻,温而不燥。老姜去除腥气热身的药膳效果也是让人们普遍喜爱的主要原因。

姜母鸭以其独特风味和功效备受青睐。食材搭配丰富,制作精细,既补气血又不上火。熟地等药材与鸭肉相得益彰,滋养不腻。老姜的作用更是让其深受喜爱,冬日食用正合适,快来一试吧。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