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为宝宝辅食“花样变化”苦恼,却不知一周制作的“花样辅食”可能食材相同。自然界食物丰富,营养素多样,单种食物难囊括所有。辅食应多样化,而非花样化,避免营养损失和时间浪费,合理搭配各类食材,利于宝宝健康成长。

辅食多样化≠花样化

为何提倡辅食多样化?

自然界为人类准备了丰富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禽畜、水产、谷物等,它们为宝宝的成长提供多种多样的营养素。现代营养学家们从天然食物中发现的促进人体健康的营养素共有40多种,分布在各种各样的食物里,每一种都不可缺少。但没有一种食物可以囊括所有的营养素,更不可能达到人体所需要的数量。所以在给宝宝准备日常饮食的过程里,只要宝宝不过敏,就要提供尽可能多的食材,以获得更为均衡的营养素。
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大环境下,每种食物都合理摄入,不偏食某些特定的种类,也能将可能存在的食品风险和给身体带来的潜在伤害降到最低。

辅食“多样化”≠辅食“花样化”

食物种类丰富叫做多样化,而花样化指的是同一样食材可以拓展出许多做法。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米食、面食,更是在漫长的传承发扬中获得了千百种的变化。例如,同样一袋面粉,可以做成包子、馒头、发糕、花卷、面包、饺子、面条、馄饨等等,但其营养价值还是相同的。同样一颗鸡蛋,可以做成蛋卷、蛋羹、煎蛋、荷包蛋、炒蛋、布丁、蛋糕等等,但其营养价值还是相同的。
这就给妈妈们一个启发:同一种食材,无论千变万化,给宝宝提供的营养都是一样的。而在反复加工烹调的过程中,营养素反而容易损失。所以,彩色蔬菜面片,样子好看,但营养还不如一碗面条加烫几棵菜叶;白菜蛋饺,营养未必赶得上吃一个鸡蛋加一碟炒白菜。相信当妈妈们为了追求所谓的“翻花样”时,都有种精疲力竭的感觉。因为“花样”是无穷无尽的,没有学完的时候。这些翻花样的时间都是从陪伴宝宝的时间里克扣出来的。当你把辛苦做好的漂亮食物拿给宝宝吃,他能欣然吃下还好,若拒绝呢?必然带给妈妈强烈的挫败感。
其实这一过程中,大家损失的不仅仅是时间和耐心,还有悄悄溜走的营养素。美轮美奂的美食图片固然吸人眼球、让妈妈们趋之若鹜希望给宝宝也吃上这么美的食物,但食物毕竟是用来吃而不是用来看的,给宝宝摄入更多更合理的营养,不比执着于做一些精美造型的辅食更有益于宝宝健康吗?

爸爸妈妈如何实现宝宝的多样化辅食

大家都知道荤菜和素菜提供的营养就相差甚远,对于宝宝日常饮食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大类:
1、奶制品(主要提供钙质)
2、主食(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
3、肉蛋水产豆制品(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
4、蔬菜和水果(主要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
5、食用油(主要提供脂肪中的必需脂肪酸)

所以每天注意给宝宝搭配有以上大类的食物,是饮食的基本原则。比如主食类,就是指的大米做的白粥吗?其实还可以加入粗粮杂粮,比如小米、糙米、燕麦、绿豆等营养更丰富;还可以食用面粉制品,如面条、包子、发糕等;还有一些薯类也是碳水化合物的良好来源,比如红薯、紫薯、山药等都能代替一部分主食。
再比如说蔬菜,就是指青菜白菜吗?其实根茎菜、叶子菜、菌藻类蔬菜的营养价值都有比较大的差别。不同颜色的蔬菜能提供的营养也不太相同,比如橙色的胡萝卜、黑色的木耳、绿色的菠菜、白色的口蘑等,相互搭配营养更全面。

给宝宝准备辅食,应注重多样化而非花样化。丰富食材可获均衡营养素,避免食品风险。同一种食材反复加工易损营养素,且追求“翻花样”费时费力还易挫败。日常饮食注意各类食物搭配,如主食可加粗粮,蔬菜多种类搭配,更有益于宝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