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上班族有午睡习惯,那午睡最佳时间点及不宜午睡人群是啥?午睡能提高效率、预防冠心病等,但要注意时长。64 岁以上体重超 20%、血压低、血液循环障碍者不宜午睡。午睡还需注意姿势、饭后间隔等,睡醒后喝杯水、轻度活动有益。

午睡的最佳时间及益处

午睡的最佳时间

午睡的最佳时间段一般在12点至15点之间,建议午饭后半小时左右,持续20-30分钟。这个时间段被称为第二睡眠周期,在这个时间小憩能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午睡时间不宜过长,超过30分钟容易进入深度睡眠,反而会影响晚上的睡眠,导致醒来后感觉不舒服,甚至打乱生物钟,影响睡眠规律。

午睡的益处

午睡的好处多多,它能有效消除午后疲倦感,其效果远胜于晚上多睡两小时。
1、提高工作效率:短暂的午睡可以让人精力充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2、预防冠心病:医学研究表明,每天午睡30分钟,能够使体内激素分泌平衡,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地中海地区冠心病发病率较低,与当地居民的午睡习惯有很大关系。
3、延长寿命:成人睡眠不足4小时,死亡率比每晚睡7-8小时的人高180%。适当的午睡可以弥补夜间睡眠不足,对健康长寿有益。

然而,午睡时间也需控制。如果前一天晚上睡眠充足,午睡时间超过1小时,容易进入深度睡眠,造成睡眠惰性,出现睡眼惺忪、昏昏沉沉、浑身无力等症状,反而会越睡越累。

不宜午睡的三类人群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午睡,以下三类人群不宜午睡:
1、64岁以上且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人群
2、血压过低的人群
3、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人群,特别是因脑血管变窄而常出现头痛、头晕的人群。因为睡眠时心率减慢,脑血流量减少,这些人群午睡可能会加重病情。

午睡的注意事项

睡姿

午睡时不要趴着睡。趴着睡会减少头部供血,导致睡醒后头昏眼花、乏力等大脑缺氧症状;用手当枕头会压迫眼球,容易诱发眼病;趴在桌上还会压迫胸部,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导致手部麻木刺痛。
最好在床上午睡,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在椅子上靠着椅背,双腿伸直或放在较低的台子上,尽量放松身体。

午饭后午睡

午饭后不要立即午睡。因为饭后血液会流向胃部消化食物,大脑供血不足,容易导致大脑缺氧。建议午饭后间隔20分钟左右再进行午睡,睡前最好活动10分钟,帮助食物消化。

饮食及环境

1、睡前不要吃油腻或过饱的食物。油腻食物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冠状动脉病变;过饱则会加重胃的消化负担。
2、午睡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要在腹部盖上毛巾被或薄被,避免在风口处午睡。
3、午睡后最好喝杯水,补充水分,稀释血液粘稠度,然后可以进行一些轻度活动,例如散步。

午睡虽好,但需注意时间和方式。最佳时间 12 点至 15 点,睡 20 - 30 分钟为宜。64 岁以上肥胖、血压低、血液循环障碍者不宜午睡。午睡时别趴着,饭后隔 20 分钟,睡前别吃太油腻过饱,注意保暖防受凉,醒后喝杯水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