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晨练选练太极拳,那该怎么练呢?今天来盘点练拳注意事项。不同人应依自身状况调控运动,做好准备活动,从简单入手,注意低重心运动适宜,时间也不宜长。练太极拳好处多,如利于矿物质吸收、大脑、呼吸、骨质等。
太极拳练习注意事项
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在正式练习太极拳之前,务必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这不仅能够提升练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预防运动损伤。
准备活动可以包括:
1、适当的慢跑,使身体微微发热;
2、徒手操,活动全身关节;
3、压腿、拉伸韧带,增强柔韧性;
4、进行几次半蹲起,充分活动膝、踝关节。准备活动的关键在于使身体活动开,为接下来的练习做好准备。
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
初学者不宜操之过急,应该从简单的简化太极拳开始练习。掌握基本动作要领后再逐步过渡到传统的太极拳,这样才能避免动作变形,并减少受伤的风险。
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动作的规范性,而不是一味追求速度和复杂程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在太极拳的学习中获得最佳效果。
低重心运动的适度控制
太极拳强调低重心,但过低的重心会给膝关节带来较大的压力,容易造成损伤。因此,练习过程中不必过分追求低重心,而应注重“走架”和“精、气、神”的统一,在保证动作协调流畅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膝关节。
练习时,感受身体的反馈,如果感到膝关节不适,应及时调整姿势或休息。
控制练习时间的建议
练习太极拳的时间不宜过长,每套拳之间应有适当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切勿连续练习多套拳,这会增加肌肉和关节的负担,容易导致损伤。
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循序渐进地增加练习时长和强度,切勿急于求成。
太极拳的益处
对人体矿物质吸收的益处
研究表明,太极拳练习对人体脂类、蛋白质及无机盐(如钙、磷)的代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老年人适度练习太极拳后,血脂含量会下降,蛋白质含量会增加,这有助于减轻动脉硬化的症状。因此,太极拳对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
对大脑的益处
太极拳练习要求精神集中,排除杂念。这能够有效地提高大脑的注意力和专注力,提升神经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
太极拳动作的协调性和复杂性,也对大脑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训练,从而增强大脑的调节能力,提升认知功能。
对呼吸系统的益处
太极拳动作结合了有节奏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膜的运动,这能够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减少体内淤血。
太极拳的舒展动作以及有意识的呼吸配合,能更好地加速血液和淋巴循环,从而改善呼吸功能,增强心肺功能。
对骨骼系统的益处
太极拳螺旋式的弧形动作能够充分活动全身肌肉群和肌肉纤维,使肌肉拉长到一般运动达不到的长度。
长期练习可以使肌肉变得匀称、柔韧、富有弹性,并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肌肉对骨骼的牵拉作用以及新陈代谢的加强,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增强骨骼的强度和韧性,预防骨质疏松。
练太极拳需因人而异,合理调控强度和量。准备活动要做好,从简单入手,避免低重心过度。时间不宜长,套间要休息。它对人体矿物质吸收、大脑、呼吸、骨质等都有好处,坚持练习益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