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乃养生要务,古云能眠者可长寿。中医学重视睡眠养生,现代医学亦表明其重要性。本文将详细介绍睡眠养生之法,如子时入睡、身睡如弓等,助你拥有良好睡眠,保持健康。
睡眠养生之道
子时入睡最养阴
中医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睡眠是身体休息的最佳方式。子时(11点~1点)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建议在每晚亥时(9点~11点)休息,子时入睡。早晨最好5点起床,有助于生发阳气。如果前一晚睡晚了,早5点前也要起,可以在白天增加一个午睡。
身睡如弓效果好
“睡如弓”能够减少地心对人体的作用力,让人感觉轻松舒适。由于人体的心脏多在身体左侧,向右侧卧可以减轻心脏承受的压力。
睡觉时爱打鼾的人也适合弓形睡姿,因为打鼾时容易出现呼吸暂停,如果采用仰卧的姿势,小舌头会后坠,很容易引起气道塌陷,从而导致气道流通不畅,加重打鼾症状。
卧室小能聚阳气
在选择居住房屋的朝向时,应尽量挑选南向的房屋居住,房屋的阳光不被前方楼宇遮挡,尽量避免阴冷潮湿的房间,利于关节健康。
另外,对老年人来说,建议睡觉的房间不宜太大,主要是为聚集阳气。传统养生讲究睡觉时一定要关好门窗,因为人睡着了身体表面会形成阳气保护层,夜间通风容易把阳气吹散。建议睡前冲凉,或提前开空调将卧室吹凉,但睡觉时要关上窗子,并穿睡衣。
睡觉方位有讲究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即认为春夏属阳,头宜朝东卧;秋冬属阴,头宜朝西卧,以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吃饭太饱睡不好
晚饭吃得过饱,耗气就多,耗气就要动气,会扰动阳气。晚上阳气不足,就可能导致消化不良,食物积存在胃内,郁久就化热,容易产生胃热,就会睡不好,影响睡眠质量。
另外,晚餐过饱会造成胃肠负担加重,其紧张工作的信息不断传向大脑,致使人失眠、多梦,久而久之,易引起神经衰弱等疾病。中老年人如果长期晚餐过饱,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会造成胰岛素B细胞负担加重,进而衰竭,诱发糖尿病。
如何保证良好睡眠
不过饱
中医讲“胃不和则寝不安”,因为晚上人要休息,脾胃也需要休息,晚餐吃的过饱会加重脾胃得负担,扰动脾胃的阳气,从而影响睡眠。因此,晚餐宜吃七八分饱,并且尽量清淡,以顾护脾胃清阳之气。
不过动
睡前不宜剧烈运动而扰动阳气,包括睡前看电视、说话聊天等扰动心阳的活动。而且电视、音响等电器本身的辐射会干扰人体的自律神经。因此,睡前半小时不宜做剧烈运动、看电视、聊天等。
不过思
脾主思,多思伤脾,且多思易扰动心神。思、动为阳,静、眠为阴。因此,睡前宜静养心神,做到“先睡心后睡眼”,助阳入阴以利于睡眠。
不过点
晚上11点后胆经开阳气动,人容易精神而睡不着,且极易耗散肝胆之气,引动外邪侵入体内。因此最好在21点、最晚不要超过22点半睡觉。
不受风
风为百病之始,无孔不入。晚上睡觉开窗、开空调等会吹散卫护体表的阳气,吹散以后阳气再生,再生以后又被风吹散,这样一夜过去就会把人的阳气掏干,第二天反而更加疲惫。因此睡前应关门窗和空调,以保护体表的阳气。
良好睡眠对养生至关重要,应子时入睡养阴、身睡如弓、卧室聚阳、讲究睡觉方位,且晚饭不宜过饱、睡前不过动、不过思、不过点、不受风,如此方能保证良好睡眠,促进身体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