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养生至关重要,老中医的养生之道备受关注。清代《寿世传真》提出“十忌”,涵盖早起科头等方面。这些看似细微的习惯,却可能影响健康。让我们一起看看老中医养生不做的这 10 件事吧。
老中医养生不做的十件事
1、忌早起科头
“科头”指不戴帽子。早晨是阳气初生的时间,阳气像刚冒出的树苗,十分柔弱,容易受到寒邪侵袭。阳气向上走,头部是阳气汇聚之处,早上出门不注意头部保暖,容易让寒邪入脑,造成疾病。
2、忌阴室贪凉
人体的健康需要阳气旺盛,而阳气怕阴邪。阴暗的房间阳光照射不到,阴气较重,气温较低,寒邪容易侵袭体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疾病。现代人居住楼房,难以保证每间房屋都有阳光,这时要借助暖气或空调,保持房间温度。
3、忌湿地久坐
湿气不能直接进入体内,但机体之气和外界之气相互感应,外界之湿是一种滞缓之气,会使机体的气机运行缓慢,从而在体内生成湿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停留过久。
4、忌冷着汗衣
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一出汗衣服会变得湿冷,此时皮肤毛孔张开,对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湿容易趁虚而入。出大汗后要及时把汗擦干,并更换干燥衣物。
5、忌热着晒衣
衣服晒干后即使还有热度,也不至于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患有热病还没有痊愈的人要注意,不要穿刚晒过或烤过的衣服。
6、忌汗出扇风
三伏天身体时刻有汗,拿扇子扇风取凉是正常的。这里指的是气温不太高,因运动而出汗时,不要贪凉而扇风,或立刻喝冷饮。风带着寒邪或湿邪容易进入体内。
7、忌灯烛照睡
光明的性质是属阳的,人的睡眠需要阳气入阴,灯光照射会使阳气难以下潜入阴,容易造成神魂不安,影响睡眠质量。
8、忌子时房事
一天之中,阳气最旺的时候是白天,阳气的初生是在半夜子时(23:00~1:00)。这时阳气刚刚发芽,非常娇气,行房事会使稚阳熄灭,第二天的阳气不充足,易生疲倦。
9、忌夏月凉水抹席,冬月热火烘衣
现在很少有人烘烤衣服了,但是不能图一时的痛快而违反季节规律。夏天不要贪凉,把空调温度调得过低,容易导致出汗不足,气机不能充分打开;冬天也不能贪热,把暖气开得过热,容易导致出汗太多,精气外泄。
10、忌久观场演剧
现在电视网络娱乐节目非常多,不能过分沉迷于此。观看节目时,精神会随之而动,不再注意体内的感受。中医认为,心是“君主之官”,如果君主整天追逐声色犬马,就不能很好地体察民情,身体有了不平衡也不能随时感知。所以娱乐要适度,避免久视久听而伤神。
老中医养生的“十忌”涵盖生活各方面,从早起到夜间,从衣着到环境,都提醒我们要顺应自然、注意细节。避免这些不良习惯,有助于保持阳气旺盛,维持身体健康,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