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易受甜食诱惑致赘肉堆积,下面教你控制食欲。“匮乏经济学”实验表明,挨饿后会产生“隧道效应”,减肥时更易受食物诱惑。可通过将警惕行为转化为一次性行为(不买甜食)、建立原则(三餐正常适量等)来成功减肥,把“吃饭”当作行程,抵御诱惑快乐塑身。

控制食欲,从克服“匮乏经济学”效应开始

“匮乏经济学”的启示

相信很多想要减肥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肚子不饿,却总是抗拒不了香喷喷的面包甜点,然后看到自己肥肥的赘肉在那后悔。
这其实是因为“匮乏经济学”的效应在作祟。当我们刻意限制某样东西的时候,对它的渴望就会变得更加强烈。
“匮乏经济学”来源于二战末期的一次实验。为了了解如何帮助饥饿的民众恢复营养,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团队让志愿者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节食。结果发现,除了身体变虚弱以外,受试者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对食物的关注已经到了偏执的程度,仿佛除了食物,这世界再也没有其他乐趣。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当人体验到任何形式的“匮乏”时,都会产生“隧道效应”:你会全心专注在匮乏的事情上,而没有办法分心思给其他事情,包括情绪管理和生活安排。
减肥的时候也是一样,当你越想控制热量,越会感到热量被限制,而产生匮乏感,这会让“减少食量”这件事被刻意放大,而且更不容易达到。

如何克服“匮乏经济学”效应

既然“匮乏经济学”告诉我们,控制食欲的难度在于我们对食物的渴望,那么如何克服这种心理效应,才能真正实现减肥目标呢?
1. 把需要多次“警惕”的行为转化成“一次性”行为。
减肥需要毅力,但人的毅力是有限的。如果冰箱里摆满了各种零食,你第一次经过的时候或许可以控制自己不开冰箱,但是你心里很清楚里面什么都有,零食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呼唤你,你只要稍微烦躁一点,就很容易妥协。
为了避免这种“警惕”带来的压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有接触诱惑的机会,也就是说,不要买甜食。
逛超市的时候看到琳琅满目的甜食,巧克力在打折,饼干出新品,优格应该可以吃吧?都不要买!只要你克制住了在超市里面的冲动,那你回家后就轻松得多。
“一次性”拒绝甜食,就不需要回家后时时“警惕”,在原本摆零食的空间摆几样水果,真的心情烦躁的时候打开冰箱,看到水果就会拿来吃。
2. 建立原则,而非规则。
市面上有很多减肥法,阿金减肥法、高蛋白饮品、水果餐等等,但减肥的核心应该是“健康快乐”。
所以,坚持三餐正常适量,增加运动量,才是最健康的减肥方式。
在健康减肥的饮食计划里面,很多人都会提到“多吃原型食物”。
“原型食物”就是只经过简单调味,用本来面貌呈现在食用者面前的食物,这些食物富含营养,而且有饱足感的时候热量也不会飙高。
3. 三餐定量,有助于计算卡路里。
少量多餐的方法并不建议,因为不定时进食反而抓不准每一次进食到底吃了多少东西,餐与餐之间如何平衡营养。
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定时定量,记住自己通常一餐吃多少会觉得有饱足感,最方便的方法就是记住你在秤重自助餐的付费区间。这个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掌握营养均衡,你可以在每一次吃饭的时候检视自己的餐盘,是否达到“青菜是肉的两倍的原则”,而且摄取适量淀粉。
三餐定时是把营养均衡转换成一天执行三次的事情,而非随时饿了随时进食,又因为“随时”而“饥不择食”的后遗症。
4. “吃饭”当作一种“行程”。
“匮乏经济学”中提到,隧道效应会导致对隧道视野以外的所有东西都漫不经心。
你很忙的时候,吃的东西就会变得有热量就好,而不顾及品质和营养。而又可能因为心力交瘁,而偏好较不健康,但可以满足口慾的食物。
所以你必须把“吃饭”当作一种“行程”,而且因为定时执行所以你不用另外排程,省掉你每一个当下判断自己要不要去觅食的心力。

通过“匮乏经济学”原理,我们明白控制食欲需将警惕行为转化为一次性行为,如不买甜食;建立原则而非规则,坚持三餐正常适量等。把“吃饭”当作行程,节省判断觅食的心力,如此可更好地抵抗诱惑,快乐塑身。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