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高。我国传统医学有独到治疗法——中医。气滞血瘀证主证明显,治法为行气活血、化瘀解毒,用膈下逐瘀汤。方中诸药合用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根据不同症状加减用药。

中医治疗大肠癌

气滞血瘀证

1. 主证:腹胀刺痛,腹块坚硬不移,下痢紫黑脓血,里急后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黄,脉涩或弦涩。
2.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解毒。
3.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归尾12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6g,川芎10g,丹皮12g,延胡索10g,香附10g,乌药10g,甘草10g,枳壳10g,五灵脂10g。
4. 便血不止者加茜草、阿胶; 肿块不消者加皂角刺、农蒺藜; 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扁豆; 脱肛者加莲子、刺猬皮、升麻。
5. 分析:本方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丹皮、赤芍、延胡索、五灵脂活血行气止痛,香附、乌药、枳壳宽肠行气止痛,生甘草清解调和诸药。合用成方,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中医治疗大肠癌有其独特方法,如气滞血瘀证,可依膈下逐瘀汤行气活血、化瘀解毒。其中各药协同发挥作用,便血加茜草等,肿块加皂角刺等,可根据不同症状灵活加减。传统医学为大肠癌治疗提供了另一种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