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积是常见儿科病,原因多样。宝宝疳积怎么调理?疳积与小儿营养不良类似,有积滞伤脾证和气血两亏证等。不同证型推拿手法不同,如积滞伤脾可揉中脘等,气血两亏可补脾经等。小儿疳积需重视调养,精彩推荐助你应对。
宝宝疳积的症状与种类
什么是宝宝疳积?
疳积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与现代医学所说的“小儿营养不良”相类似。积滞指小儿由于内伤乳食停滞不化而形成的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中医认为,日久脾胃受损,运化失职,便成疳症。小儿疳积以形体消瘦、毛发枯疏、腹大青筋、神疲乏力为特征。
宝宝疳积的种类
一般而言,宝宝疳积有积滞伤脾证和气血两亏证两种证型。针对不同的证型,推拿治疗的位置和手法略有不同。
积滞伤脾证
积滞伤脾的临床表现
1、形体消瘦,体重不增
2、腹部胀满
3、纳食不香
4、精神不振
5、夜寐不安
6、大便不调常有恶臭
7、苔厚腻,脉滑,指纹色淡略紫
积滞伤脾的常用推拿手法
常用的推拿治疗手法有:补脾经,运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外八卦,揉中脘,分推阴阳,揉天枢,揉足三里。
积滞伤脾证的推拿手法详解
运板门
1、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2、运法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运本穴,称运板门。
推四横纹
1、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2、操作: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若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
运内外八卦
1、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为内八卦。手背上相对应的为外八卦。
2、操作:用运法。
气血两亏证
气血两亏证的临床表现
1、面色萎黄或(白光)白
2、毛发枯黄稀疏
3、骨瘦如柴
4、精神萎靡
5、睡卧不宁
6、蹄声低弱
7、四肢不温
8、腹凹便溏
9、发育障碍
10、舌淡红,苔薄白,指纹色淡,脉沉细无力
气血两亏证的常用推拿手法
常用的推拿治疗手法有: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揉脾俞,揉胃俞,捏脊。
宝宝疳积需辨清证型,积滞伤脾证可通过补脾经等手法调理,气血两亏证则用补脾经等另一套手法。家长应了解其症状种类,及时发现并采取合适推拿方法,助宝宝健康成长,调养妙方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