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初期常现“斗鸡眼”,家长担忧。儿科专家称,2 岁内婴幼儿多为假性对眼,随鼻梁长高会消失。护理不当易诱发或加重,如玩具挂太近等。可通过捏鼻梁处灯光判断真假,假性无需治,真性要早治,3 岁仍未好转应就医。

婴儿真假对眼如何鉴别

真假对眼的区别

很多宝宝出生初期,眼睛看起来似乎有点斜视,有时又像是“斗鸡眼”,俗称“对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婴儿真假“对眼”可以通过简单的测试来区分:
1、将鼻梁处的皮肤捏起,用电筒照射鼻梁处。
2、如果灯光落在双眼瞳孔中央,则为假性“对眼”。
3、如果灯光落在眼球角膜的外侧部分,则为真性“对眼”。

假性对眼

假性“对眼”是因为眼球位置正常,只是由于婴儿鼻梁较低,两眼内距较大,造成两眼内侧部分白眼球被覆盖,形成假性对眼现象。随着婴儿鼻梁长高,大约2-3岁时,双眼内距会缩短,对眼就会消失。这种对眼不用治疗,只需要等待鼻梁自然长高即可。

真性对眼

真性“对眼”则需要及时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真性“对眼”是指眼球本身位置不正,导致眼球无法正常对焦,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真性“对眼”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甚至导致弱视。

婴儿对眼的原因

婴儿对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眼肌发育不完善: 婴儿出生最初几个月内,眼肌尤其是调节眼球活动的一些肌肉发育不完善,双眼的共同协调运动能力较差。
2、鼻骨不发育: 婴幼儿时期宝宝的鼻骨不发育,两眼距离较近,容易造成视觉上的错觉,看起来像是“对眼”。
3、护理不当: 如经常只让宝宝看一侧光线,不注意经常变换体位;或者把婴儿床上的玩具挂得太近,使宝宝两眼经常注视近物,这些都会诱发或加重宝宝斜视和对眼。

婴儿对眼的护理

为了避免宝宝发生斜视或对眼,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变换宝宝睡眠的体位: 使光线投射方向经常改变,今天头睡左边,明天睡右边,隔日调换,这样就能使孩子的眼球不再经常只转向一侧。
2、小床上彩色玩具不能挂得太近: 至少距离1米以上,也可在各个角度多挂几个,以免宝宝只注意一点,这样就可避免宝宝发生斜视或对眼了。
3、引导宝宝向多个方向注视: 如果宝宝已有对眼或斜视,就更要引导宝宝向多个方向注视来加以矫正。

如果宝宝到了3岁仍不见好转,应及时找眼科医生诊治。

宝宝出生初期的“对眼”现象多为正常生理现象,一般 2 - 3 个月后会改善。父母要注意护理,避免诱发或加重。区别真假“对眼”简单,假性无需治,随年龄增长会消失;真性需及早治疗,3 岁仍未好转应就医。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