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常被误解为药材加食材炖补,却不知药性协调等问题。吴小姐妈妈煲人参等鸡汤致失眠口干,李先生吃附子羊肉煲诱发心律不齐。专家提醒要注意药食配伍,药膳需合理调配药物和食物,因人而异,筹备养生博览会时专家学者热议其重要性。
药膳误区与安全配伍
案例分析:药膳并非随意组合
许多人误以为药膳只是将药材添加到食材中炖煮,便能起到进补作用。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甚至危险的。
吴小姐的例子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她母亲随意将人参、黄芪、红枣加入鸡汤,本意是滋补,却导致吴小姐当夜失眠、口干舌燥。这是因为人参、黄芪、红枣都属温补之物,对于本身健康、不需温补的吴小姐来说,反而造成上火。
另一个例子是李先生。他在饭馆食用附子羊肉煲后,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最终被送往医院。原因在于厨师不懂药性,在羊肉(性温)中加入了附子(性温,且含乌头碱),加重了温阳效果,诱发了李先生的心律不齐。
药膳的本质:药物与食物的合理调配
药膳与普通膳食和中药方剂都不同。它不是简单的药材堆砌,而是药物和食物的精妙结合。其核心在于药物和食物的合理配伍,需要考虑药物和食物的性质、功效以及个体差异,才能达到最佳的滋补效果,避免不良反应。
1、药膳强调药物和食物的相互协调,达到“食借药力,药助食威”的效果。
2、药膳的配伍要因人而异,根据个体体质、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调整。
3、药膳的用量需精准控制,过量或不足都会影响疗效,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4、药膳的制作过程也需专业,烹饪方法、火候等都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药膳配伍的原则:避免“只知其宜,不知其忌”
药膳配伍并非随意为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专家指出,必须了解药物和食物的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能只考虑食物和药物的益处,而忽略它们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例如,一些药材虽然有益,但与某些食物同食会产生毒性或降低药效。
1、了解药材的药性:不同的药材具有不同的功效和属性,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药材。
2、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一些药材之间存在配伍禁忌,如果同时服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3、考虑食物的属性:食物也具有不同的属性,例如寒、热、温、凉等,需要根据药材的属性选择合适的搭配食物。
4、遵循中医理论:药膳的配伍要遵循中医理论,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症进行调理。
专家建议:重视药膳配伍的专业性
中国药膳研究会的专家强调,药膳并非“白水煮包子”,它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消费者在食用药膳时,应选择正规的药膳机构或专业人士指导,避免随意食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厨师也需要学习相关的药膳知识,了解药材的药性及配伍禁忌,才能制作出安全有效的药膳。选择药材和食材时要谨慎,注意来源和质量,避免使用劣质或有毒的材料。
药膳需谨慎,别盲目进补。如吴小姐和李先生,一因人参黄芪红枣鸡汤上火,一因附子羊肉煲诱发心律不齐。药膳要依药物和食物性质调配,强调食借药力、药助食威。在中国(杭州)养生博览会筹备会上,专家强调其重要性,药膳应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