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食物丰富,美味常诱人致过量进食。实则适当“饿一饿”有益健康,如适当地“挨饿”能改善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但要注意并非适合所有人,科学进行间歇性断食需选模式、保均衡、补水等。
适当“挨饿”对健康的影响
对几种疾病的改善作用
所谓“挨饿”,通常指短期的轻断食或间歇性断食。科学研究表明,这种饮食方式对某些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1、糖尿病:间歇性断食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有益。
2、心血管疾病:它可以降低坏胆固醇水平,减少高血压和肥胖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3、癌症:间歇性断食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进健康细胞再生,从而对抗癌症。
4、神经系统疾病:它可能有助于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机制可能是减少炎症和氧化应激。
需要注意的是,间歇性断食并非人人适用。孕妇、哺乳期妇女、青少年、老年人以及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可能不适合进行间歇性断食。
间歇性断食与减肥
间歇性断食的减肥机制
轻断食或间歇性断食对减肥确实有帮助,其减肥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食欲:它可以减少饥饿感,帮助控制食欲,从而减少总热量摄入。
2、提高代谢率:断食期间,身体可能进入“代谢模式”(例如生酮或燃脂模式),提高基础代谢率。
3、减少脂肪储存:间歇性断食可能减少脂肪细胞数量和大小,从而减少体脂肪储存。
4、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它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和脂肪储存。
5、促进脂肪燃烧:断食期间,身体可能更多地依赖脂肪作为能量来源,从而促进脂肪燃烧。
科学进行间歇性断食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断食模式及注意事项
间歇性断食有多种模式,例如16/8法(每天16小时断食,8小时进食窗口)和5:2法(每周5天正常饮食,2天限制热量摄入)。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模式至关重要。
1、保持营养均衡:在进食窗口期间,应保证食物多样化,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健康脂肪、纤维以及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2、保持水分:断食期间要充分饮水,维持代谢并减少饥饿感。
3、避免过度节食:进食窗口期间,不要因断食而暴饮暴食,应控制热量摄入,避免过量。
4、监测身体反应:注意观察身体对间歇性断食的反应,如有头晕、乏力、心悸等不适症状,应调整断食计划。
5、结合适量运动:运动可以提高断食效果,但剧烈运动应安排在非断食期间,避免低血糖。
适当“挨饿”好处多,能改善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但并非人人适合,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科学间歇性断食要选模式、保营养均衡、补水、避免过度节食,还可结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