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吐奶常见,原因有二:一是疾病所致,二是生理特点。吐奶量多,难受;溢奶量少。要分清,且吐奶多因进食空气等,注意喂奶细节,偶尔吐奶精神好不必担心,异常需就医,随着成长多能自愈。
婴儿吐奶是怎么回事?
婴儿吐奶与溢奶的区别
婴儿吐奶是常见的现象,需要区分吐奶和溢奶。吐奶量比较多,可能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时以后,吐奶前孩子会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溢奶则量少,多发生在刚吃完奶时,一般吐出一、两口即止。
婴儿吐奶的原因
婴儿吐奶主要有两种原因:
1、全身性或胃肠道疾病。例如胃肠炎、幽门狭窄、食管闭锁等。
2、婴儿胃肠道的解剖生理特点。婴幼儿食管肌肉张力低,蠕动慢,容易造成食物淤积。贲门松弛,关闭不紧,易被食物冲开。幽门关闭紧,易受食物刺激发生痉挛,导致出口阻力大,食物难以通过。此外,婴儿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也容易发生吐奶。
婴儿吐奶应该怎么处理?
偶尔吐奶
如果孩子偶尔吐一次奶,精神状态良好,不一定有病。但如果连续吐几次,每次喂奶时都吐,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发热、大便情况和精神状态。若有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溢奶的处理
溢奶多半是由于婴儿在吃奶时吸进了空气。喂奶时,应让孩子的嘴裹住整个奶头,不要留有空隙,防止空气进入。用奶瓶喂奶时,应让奶汁完全充满奶头,避免吸入空气。喂完奶后,让孩子趴在大人肩上,用手轻拍孩子背部,帮助排出吸入的空气。抱起和放下孩子时动作要轻,避免摇晃太厉害,以免漾奶或吐奶。
吐奶的处理
如果孩子频繁吐奶,应先观察吐奶的量、颜色、次数和孩子精神状态。如果孩子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呕吐物带血或有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一般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少量多次喂奶。每次喂奶量不要太多,可以减少胃的负担。
2、喂奶后竖抱拍背。将孩子竖抱起来,用手轻拍背部,帮助排出胃里的空气。
3、避免剧烈运动。喂奶后不要剧烈摇晃孩子,避免孩子吐奶。
4、调整喂奶姿势。选择合适的喂奶姿势,让孩子更容易吸食,避免吸入过多空气。
5、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吐奶量少,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孩子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应及时就医。
婴儿吐奶原因多样,常见因生理特点及进食不当所致。吐奶或溢奶时,要区分情况判断是否正常,偶尔吐奶精神好无需担忧,若频繁吐奶等需就医。家长喂奶时注意细节,减少吐奶发生,随着成长多能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