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别名众多,全国分布广泛。其营养价值高,蛋白质、胡萝卜素等含量丰富。吃法多样,煮粥、炒菜等皆可。药用功效多,能清热解毒等。但便溏者慎食,食用时忌加蒜姜等。快来了解这美味又实用的荠菜吧!
荠菜的营养价值
1. 丰富的营养成分
荠菜作为一种野菜,其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在叶类和瓜果类蔬菜中,蛋白质含量名列前茅。其胡萝卜素含量与胡萝卜相当,维生素C含量更比西红柿高,无机盐中的钙、铁、锰、钾含量也很高。因此,荠菜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2. 历史文化中的荠菜
荠菜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诗经》中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表达了人们对荠菜的喜爱。辛弃疾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名句,将荠菜与春天联系在一起。苏东坡也有“时绕麦田求野菜,强为僧舍煮山羹”的经历,可见荠菜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陆游更是称赞“手煮墙明荠,美若乳下肠”,展现出荠菜的美味。
3. 营养成分分析
每100克新鲜荠菜中,含水分90.6克,蛋白质2.9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3克,粗纤维1.7克,灰分1.4克。此外,还含有丰富的钾、钠、钙、镁、磷、铁、锰、锌、铜、硒等无机盐,以及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抗坏血酸、尼克酸等维生素。
食用方法
1. 多样的烹饪方式
荠菜不仅味美,而且吃法多样,可煮粥、煮饭、炒菜、做馅等。将荠菜洗净切细,拌上猪油、味精、精盐,做春卷馅,味道十分鲜美。
2. 采摘与加工
野生荠菜一般分散生长,从3月份开始出土,4-5月份可采集未开花的大约10—13片叶大小的幼苗。除去杂屑和根部,洗净后用开水烫,即可炒食、凉拌、做汤、做馅、煮粥,也可晒干或盐渍。
3. 常见的荠菜菜肴
用荠菜制成的佳肴品目繁多,如荠菜肉丝豆腐汤、荠菜大枣汤、荠菜虾米香菇、荠菜炒鸡蛋、荠菜丸子、荠菜鱼卷、荠菜冬笋等。
药用功效
荠菜不仅可以食用,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根、叶、籽、花均可入药。主要功效包括:
1. 清热解毒
荠菜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疗水肿、淋病、痢疾等疾病。
2. 利水消肿
荠菜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可以治疗急性肾炎、慢性肾炎、乳糜尿等疾病。
3. 降压明目
荠菜具有降压明目的功效,可以治疗高血压、目赤肿痛等疾病。
4. 凉血止血
荠菜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可以治疗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血友病的出血症等疾病。
5. 其他药用功效
荠菜还具有治疗前列腺炎、尿路疾病、胃癌、子宫癌和外阴白斑等病症的功效。
饮食禁忌
1. 慎食人群
荠菜宽肠通便,便溏泄泻者慎食。体质虚寒者也不宜食用。
2. 食用禁忌
不要吃老的和开花的荠菜,不要与别的野菜混杂,也不要多吃和常吃。
适宜人群
消化不良、体质衰弱的中老年人适宜食用荠菜。
烹调宜忌
1. 烹调宜
荠菜吃法多样,荤素烹调皆点缀餐桌,如清炒、煮汤、凉拌、包饺子、作春饼及豆腐丸子等,都使人感到清香可口,风味独特。
2. 烹调忌
最好不要加蒜、姜、料酒来调味,以免破坏荠菜本身的清香味。
食用功效
荠菜特别适合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痛等患者食用。对于干眼病、夜盲症、胃痉挛、胃溃疡、痢疾、肠炎等症有特殊功效,另外有助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肠癌及痔疮。用荠菜煮粥,对头晕目、体质衰弱的中老年人很有好处,对小孩消化不良有特效。
1. 食用忌
荠菜可宽肠通便,故便溏者慎食。
荠菜营养丰富,吃法多样,可入药治病。虽深受欢迎,但便溏者慎食,且勿与他菜混杂。无论是煮粥、炒菜还是做馅,都清香可口。它能防治多种疾病,对中老年人好处多,小孩消化不良也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