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虽好,却常伴宝宝吐奶现象。这不仅影响宝宝饮食营养,还让妈妈们担忧。别慌,本文从喂奶姿势、时间等多方面支招,帮你解决宝宝吐奶难题,还你安心哺乳时光。
宝宝吐奶怎么办?
1. 调整喂奶姿势
母乳喂养姿势对宝宝吐奶的影响很大。最佳姿势是将宝宝头部适当抬高,身子要低一些,这样可以帮助宝宝更顺利地吮吸母乳,缓解吐奶现象。
宝宝喝配方奶粉时,如果已经学会坐了,就尽量让宝宝坐着喝奶。
2. 调整喂奶时间
宝宝吐奶也可能是喂奶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的。当宝宝吐奶时,妈妈可以考虑缩短喂奶时间。宝宝长时间喝奶,容易导致肚子太撑,没有来得及消化就容易吐奶。建议少吃多餐,更科学。
3. 帮宝宝拍背
宝宝喝奶时吸入空气也会导致吐奶。解决方法是在宝宝喝奶后,妈妈帮宝宝拍拍背部,让宝宝打嗝,减缓吐奶现象。拍背时,要将宝宝竖着抱,这样才是正确的姿势。
4. 宝宝哭泣时尽量不要喂奶
很多妈妈会用母乳安慰哭泣的宝宝,但这样容易导致宝宝呼吸频率不稳,在喝奶时吸入空气,从而吐奶。建议在宝宝哭泣时尽量少用母乳安慰。
5. 控制宝宝的喝奶速度
宝宝喝奶太急也会增加吐奶的概率。妈妈在母乳喂养时,要注意控制宝宝的喝奶速度,防止喝得太急。当宝宝喝饱后,不要让宝宝立马躺在床上。建议陪宝宝玩一会儿,再让宝宝休息,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吐奶。
6. 及时就医
宝宝的吐奶症状分为病理性的吐奶和生理性的吐奶。一般情况下,宝宝遇到的吐奶现象都是生理性的,妈妈们不用太担心,通过家庭护理就可以调整。如果宝宝吐奶现象比较严重,就可能是病理性的吐奶,需要及时送宝宝到医院做全身性的身体检查,及早治疗。
7. 药物疗法
如果宝宝的吐奶现象一直没有好转,妈妈可以考虑用药物疗法进行治疗,这样能够让宝宝的吐奶现象快速缓解。不过宝宝还小,一般都不愿意用药物进行治疗。采用药物治疗宝宝吐奶现象也是在迫切的情况下才选择。
母乳喂养宝宝吐奶,可从多方面调整。调整喂奶姿势、时间,帮宝宝拍背,哭泣时少喂奶,控制喝奶速度等。若吐奶严重需就医,分清病理性和生理性,必要时可考虑药物疗法,以缓解吐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