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胃病常见,专家称其多因饮食不规律。生活方式改变致发病率增,中小学生胃病低龄化。不合理饮食伤胃,三餐不规律易致胆汁淤积等症,爱吃冷饮也留隐患。情绪变化会影响胃肠功能,非科学性误导也可加重胃肠病,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
胃病:吃出来的病
饮食不规律是罪魁祸首
现代社会,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专家指出,胃病基本上是吃出来的,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是造成胃病的罪魁祸首。特别是年轻人,由于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导致三餐不规律,饥饱不均。
1. 早上起床晚,顾不上吃早餐。
2. 午饭在外随便应付。
3. 晚上加班完后,大吃一顿。
这种饮食习惯会导致胃酸过度分泌,侵蚀胃黏膜,引发消化性溃疡。此外,长时间的饥饿还会抑制肠液分泌和蠕动,造成腹胀、便秘等症状。
肝、胆、肠、胃相互影响
肝、胆、肠、胃是相互联系的,一个脏器受到损害,就会影响其他脏器。三餐不规律容易造成胆汁淤积,引发胆结石,进而影响肠胃对脂肪的消化。
爱吃冷饮危害肠胃
夏季,很多人喜欢吃冷饮,但大量进食冷饮会冲淡胃酸和胃蛋白酶,影响消化功能。冰淇淋、雪糕、冰镇啤酒、冰镇西瓜、冰镇饮料等,看似清凉解暑,却容易留下胃病隐患。
情绪压力诱发胃肠病
情绪压力也会导致肠胃疾病。当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时,食欲常常下降;而情绪高涨、心情愉快时,食欲就会增加。这表明,胃肠功能的变化是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1. 某些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压力增加等因素会导致疲劳、焦虑和心情抑郁,进而增加溃疡病的发病率。
2.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发病也常常与情绪变化有关。
“恐癌症”也伤胃
某些非科学性误导和医务人员的不当解释,也会加重或诱导胃肠疾病。例如,对某些所谓癌前病变的错误解释和过分夸张,常常使患者感到恐惧,终日惶惶不安,甚至不听其他医务人员的正确意见。
专家建议
专家建议,一旦出现消化道症状,应及早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并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胃病已成为现代常见疾病,饮食不规律、爱吃冷饮及精神压力等都易诱发。三餐不规律伤胃,还影响其他脏器。情绪变化也会致胃肠功能改变,非科学性误导和不当解释也会加重胃肠病。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