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本能让肿瘤患者纠结开刀还是保守治疗,上海每年癌症新发众多。汤钊猷曾坚信斩草除根,却面临“越治越多”尴尬。他反思抗癌战略,发现手术、放化疗有“反作用”,需“斗勇”更要“斗智”,“有时不治疗”才是最好方法,“驯化”肿瘤需综合干预。

抗癌治疗的反思与新思路

传统抗癌治疗的局限性

传统的抗癌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其目的是消灭癌细胞,不留后患。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传统的抗癌治疗可能存在“反作用”,即过度治疗可能会导致癌细胞转移和复发,甚至加速肿瘤生长。

1、手术治疗:姑息切除可能促发残癌转移,手术后过度治疗反而可能加速癌细胞生长。

2、放疗:放疗虽然可以消灭部分癌细胞,但可能会促进癌细胞转移,放疗后的癌细胞反而比那些“休养生息”的癌细胞更具有侵略性。

3、化疗:化疗可以杀死癌细胞,但也会损伤正常细胞,并可能诱导癌细胞发生耐药性。

抗癌治疗的新思路

面对传统抗癌治疗的局限性,汤钊猷院士提出抗癌治疗的新思路:“驯化”肿瘤,而不是一味消灭肿瘤。

1、综合干预:从免疫、内分泌、神经、代谢等角度综合干预,调变肿瘤微环境,抑制癌细胞生长,并促进癌细胞的“改邪归正”。

2、适度治疗:并非所有癌症都需要积极治疗,有时“不治疗”才是最好的治疗方式。过度治疗可能对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反而得不偿失。

3、注重生活方式:鼓励患者积极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癌能力。

4、中医药的应用:中医药在“驯化”肿瘤方面有独特优势,可以辅助治疗癌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实例与启示

汤钊猷院士以自身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为例,说明了“驯化”肿瘤的重要性。他发现,肝癌患者术后适度运动,如游泳,可以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并可能产生内源性干扰素,从而预防癌细胞转移和复发。此外,他建议癌症患者尽量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过度进补,防止癌细胞快速生长。

汤钊猷院士强调,抗癌治疗需要科学、合理,不能一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未来抗癌治疗的方向应该是,将传统治疗手段与新兴疗法相结合,并充分利用中医药优势,最终实现“驯化”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汤钊猷院士的研究让我们对癌症治疗有了新的认识。既要重视手术等传统手段,又要避免过度治疗。“有时不治疗”“多吃素菜”等观点提醒我们要综合干预,“驯化”肿瘤,提高机体抗癌能力,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