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粗粮大热,功效被炒热。其含膳食纤维,补充有益。但吃多有危害,大量进食会致胃肠道不适、影响元素吸收、降低蛋白质消化率,对糖尿病患者易致低血糖。减肥女性虽爱粗粮,过量却会让身体不适。

粗粮的“双刃剑”效应

1. 粗粮的益处

近年来,粗粮因其含有的膳食纤维,特别是不溶性膳食纤维,对人体具有多种益处而受到人们的热捧。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精细食物的摄入量不断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却在减少,这导致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此时,适当增加粗粮的摄入,补充膳食纤维,可以有效地防治这些疾病,维护身体健康。

2. 过量食用粗粮的危害

然而,吃粗粮并非越多越好,过量食用反而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成为一把“双刃剑”。

2.1 胃肠道负担加重

大量进食粗粮会造成一次性摄入大量不溶性膳食纤维,加重胃排空延迟,导致腹胀、早饱、消化不良等症状。尤其是儿童、老人以及胃肠道疾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上腹不适、嗳气、肚胀、食欲降低等问题,甚至影响下一餐的进食。

2.2 影响营养元素吸收

粗粮除了延缓糖分和脂类吸收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部分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尤其是钙、铁、锌等元素。对于本身缺乏这些元素的中老年人和患者来说,过量食用粗粮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一些学者建议,在进食粗粮的同时,应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合剂。

2.3 降低蛋白质消化吸收率

粗粮中的不溶性膳食纤维会减缓胃肠蠕动,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时,一些老年人为了控制体重、血脂和血糖,有意减少肉、蛋、奶等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摄入,这将导致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加剧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下降。长此以往,会造成老年人蛋白质营养不良。

2.4 导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

部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较为敏感,容易因饮食、运动、药物(包括胰岛素)的改变或控制不当而出现低血糖反应。突然增加粗粮的摄入,会使含能量的营养素(如糖类、脂类等)不能及时被吸收,进而导致低血糖反应。对于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尤应注意。

总而言之,粗粮对人体健康有益,但不可过量食用。在食用粗粮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控制摄入量,避免因过量食用而导致身体不适。

粗粮虽有诸多功效,但过量食用危害大。会致胃肠道负担重、影响元素吸收、降低蛋白质消化率,对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引发低血糖。减肥女性也别过量吃,应合理摄取,避免给身体带来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