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咽管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多样,如意识障碍、中枢性高热、尿崩症等。护士需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意识障碍要注意神志瞳孔变化;中枢性高热需区别并降温;尿崩症分阶段观察处理,补充液体等。多方面护理,保障患者术后恢复。
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
1. 意识障碍
颅咽管瘤术后意识障碍主要由丘脑下部受损或颅内压增高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包括:
1. 术后血块阻塞导水管致脑积水;
2. 手术止血不彻底引起硬膜下血肿或硬膜外血肿;
3. 手术刺激或电解质紊乱引起继发性脑水肿。
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及瞳孔的变化,尤其术后72h内要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及伤口张力增加、颈强直等症状,保持引流管畅通,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及量。对有意识障碍者,采用Glasgow昏迷计分法评价意识程度。及时发现、及时正确处理。
2. 中枢性高热
患者高热持续不退,呈昏迷状态,预后较差,通常予以对症处理。原因可能是:
1. 颅咽管瘤切除时下丘脑功能受损,引起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而致高热;
2. 囊性肿瘤内的囊液刺激脑膜及下丘脑产生无菌性脑膜炎;
3. 手术所致血性脑脊液刺激引起发热。
术后严密观察热型及持续时间,区别中枢性高热与肺部、泌尿系感染所致高热。发热患者慎用冬眠药物,以防引起意识障碍。术后给予头枕冰袋、冰帽或全身冰毯,持续肛温监测,体温迅速控制在38.5℃以下。为手术时下丘脑损伤所致。
3. 尿崩症
在肿瘤全切除或根治性次全切除的病人几乎不可避免地发生该并发症,为手术时损伤垂体柄所致。垂体柄受损后,ADH的释放是三时相的:
1. 最初,垂体柄受损后ADH释放减少致尿崩;
2. 之后神经垂体轴突末梢变性释放出超生理量的ADH,这一释放过程常见于垂体柄损伤后48~96h,如果此时给予患者长效(油剂)抗利尿制剂(通常给短效后叶加压素),就可能导致内源性的ADH释放而引起肾功能下降;
3. 当变性的神经末梢释放的激素耗竭后,将再次发生尿崩。
一般尿崩症持续数天至2周可恢复,但亦有少数可为永久性尿崩症。
处理如下:
1. 重点观察患者多饮、多尿、烦渴等表现及尿量、尿比重,记录24h出入量,根据出入液量补充液体。尿量<5000ml/d,可不用药物。神志清醒者嘱多饮水;神志恍惚者,术后2~3h给予留置胃管,补充水分及营养。尿量>5000ml/d,尿比重<1.005,用垂体后叶素5U皮下注射,1次/d,或尿崩停0.3ml,1次/d,肌注。尿崩轻者通常先给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卡马西平口服治疗,严重者可应用短效后叶加压素,其间要注意控制入液量,以防止水中毒(此时病人可有水肿、抽搐等症发生)。
2. 定期测血清钠、钾、氯、二氧化碳结合率,及酸碱度和血尿素氮等。术后3~5天每12小时测电解质1次。若电解质丢失,可按正常补充;若引起钠滞留(血钠升高及渗透压增高),应限制钠盐摄入;低钠低氯患者补充氯化钠以防脑水肿;为防止低血钾给予口服氯化钾,尿量1000ml补氯化钾1g。此外,须维持钾、钙、糖在正常水平。
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多样,护士需密切观察。意识障碍要防颅内压等问题,中枢性高热对症处理,尿崩症分阶段处理并注意电解质等。各并发症都需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以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