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病程迁延,证候复杂,病因病机与“脾虚”“湿毒内阻”密切。临证需抓住本质,分清虚实,健脾益气、化湿解毒为基本治则。根据不同证型,分别采用清热利湿、健脾固肾消症、化瘀解毒之法,灵活用药。

大肠癌中医治疗原则

1. 病因病机

大肠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其病因病机主要与脾虚湿毒内阻有关。脾虚导致运化失司,湿邪内生,加之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因素,湿毒内阻,郁久化热,最终发展为大肠癌。

2. 基本治则

根据病因病机,大肠癌治疗应以健脾益气化湿解毒为基本治则,同时根据病情程度、疾病部位和患者体质灵活加减。

大肠癌中医分型治疗

1. 湿热型

1.1 主证

1. 腹痛腹胀
2. 便下粘液臭秽或夹脓血
3. 里急后重
4. 肛门灼热
5. 口干口苦
6. 或伴发热、恶心等症

1.2 舌苔脉象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1.3 治法

清热利湿

1.4 方药

槐角地榆丸或清肠饮加减。

1.5 方剂组成

1. 槐角12克
2. 地榆12克
3. 生苡仁30克
4. 银花12克
5. 木香6克
6. 川连6克
7. 苦参15克
8. 仙鹤草30克
9. 白花蛇舌草30克
10. 归尾9克
11. 积壳9克
12. 败酱草30克

2. 脾肾亏虚型

2.1 主证

1. 腹痛隐隐
2. 腹部肿物渐大
3. 久泻久痢
4. 便下脓血腥血
5. 形体消瘦
6. 面色苍白
7. 声低气怯
8. 纳呆
9. 腰膝酸软
10. 畏寒肢冷

2.2 舌苔脉象

舌质淡胖暗晦,苔白,脉沉细。

2.3 治法

健脾固肾,消症化积

2.4 方药

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

2.5 方剂组成

1. 党参15克
2. 炒白术12克
3. 云苓15克
4. 生薏仁30克
5. 陈皮6克
6. 罂粟壳6克
7. 肉豆蔻9克
8. 淡吴萸6克
9. 野葡萄藤30克
10. 方儿茶12克
11. 五倍子12克
12. 北芪20克

3. 瘀毒型

3.1 主证

1. 下腹疼痛,痛有定处
2. 大便带脓血粘液
3. 或里急后重
4. 或大便溏细

3.2 舌苔脉象

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数。

3.3 治法

化瘀解毒

3.4 方药

隔下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

3.5 方剂组成

1. 当归9克
2. 赤芍12克
3. 桃仁9克
4. 红花9克
5. 木香6克
6. 川连6克
7. 红藤15克
8. 白头翁30克
9. 三棱12克
10. 莪术12克
11. 枳实12克
12. 八月札30克

大肠癌病情复杂,“脾虚”“湿毒内阻”关键。临证要抓本质,分清虚实,依病情用药。湿热型清热利湿,脾肾亏虚型健脾固肾消积,瘀毒型化瘀解毒。各型方药各有侧重,灵活运用可发挥中医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