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常生病可能是免疫力降低,那原因究竟为何?很多家长困惑。本文揭示 5 种降低宝宝免疫力行为,如常补充营养品、过度消毒等,还分享提高免疫力方法,如多锻炼、合理穿衣等,让我们一起守护宝宝健康。

宝宝免疫力低下,可能是爸妈“好心办坏事”

1. 过度补充营养品

很多家长都有“进补”的思想,认为给宝宝补充营养品可以增强抵抗力,例如高丽参水、珍珠粉、蛋白粉、益生菌等。但实际上,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才是最强大的,补充过多的营养品会扰乱这种自然平衡状态。另外,宝宝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过量补充营养品容易造成消化负担,甚至引起过敏等症状。


2. 过度清洁消毒

有些妈妈会经常给宝宝用的东西消毒,例如奶瓶、奶嘴、餐具、玩具、衣服,甚至使用消毒水。这样做看似能将细菌隔绝,但实际上,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细菌大本营。宝宝从出生开始就接触外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在这个过程中构建自身的免疫力。过度清洁消毒只会让宝宝的免疫系统得不到锻炼,反而更容易生病。


3. 重治疗轻护理

当宝宝出现发烧、流涕、咳嗽等症状时,很多妈妈的第一反应是赶紧给孩子吃药,甚至要求医生挂点滴,认为这样好得快。但其实,治疗一般的感冒没有什么特效药,靠打点滴、吃抗生素只是用药来代替宝宝自身的抵抗力。感冒是常见现象,能促使免疫系统的成熟,正确的护理比治疗更重要。


4. 误以为宝宝常生病就是免疫力低下

3岁前的宝宝经常感冒、发热是正常的现象,并不代表免疫力低下。真正免疫力低下的宝宝,会经常发生严重的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如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经常患中耳炎、皮肤化脓、严重的支气管炎或肺炎等。宝宝比成人更容易患感冒,是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正在构建,尚不如成人的免疫系统成熟。


5. 给宝宝穿太多

很多家长认为宝宝比成人更怕冷,经常给宝宝穿很多衣服,导致宝宝背部湿哒哒的全是汗。实际上,宝宝比大人更怕热,给孩子穿衣应该与大人一样多,甚至比大人少一件。冬天把宝宝包成“小粽子”,不利于锻炼孩子对自然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如何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1. 多锻炼

增强宝宝免疫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适当的户外运动。刚满月的小宝宝可以去公园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大一点的宝宝可以进行简单的器械锻炼或做体操。


2. 根据天气添衣服

根据天气预报和自身感觉来给宝宝增减衣服,通常宝宝比大人多穿一件单衣就可以了。


3. 少吃肉多吃粗粮

宝宝正处在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候,需要均衡的营养。粗粮可给宝宝提供细粮所不能替代的营养成份,使宝宝饮食均衡。


4. 病情不严重时少去医院

医院人多,空气不流通,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如果宝宝身体不舒服,可以先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再决定要不要去医院。

宝宝免疫力低下多因爸妈“好心做坏事”,如常补充营养品、过度消毒等。生病时勿重治疗轻护理,别因常生病就认定免疫力低。穿衣别过多,“粗养”才好。多锻炼、依天气添衣、少吃肉多吃粗粮、少去医院,这些都能提高宝宝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