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岁宝宝性情大变常闹脾气,家长不知如何应对?本文将详细解析最糟糕的 3 大做法及正确应对方式,包括接纳安抚、讨论感受、教导做法等,助家长调整宝宝消极情绪,改善亲子关系。
应对2岁宝宝爱闹脾气
宝宝爱闹脾气的根源
2岁左右的宝宝,由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们会因没得到满足就大发脾气,还经常抗拒父母的要求。家长普遍表示宝宝到了2岁非常难带。
最糟糕的3种应对方法
1. 迁就型
当宝宝想要橱窗的玩具而大哭大闹,家长受不了宝宝的消极情绪,就满足宝宝的要求,例如“好吧,妈妈答应你,但就这一次哦!” 这种做法看似能暂时平息宝宝,但会让宝宝更加任性,难以控制情绪。
2岁宝宝最大的心理特征就是自我中心,家长总是无条件地满足他们,只会让宝宝更加难从自我的圈子中出来。以后遇到小挫折或者不被满足的事情,就很容易激起他极端、消极的情绪。家长除了继续迁就、妥协以外,就再无办法了。
2. 压制型
家长被宝宝弄得很厌烦,因此愤怒地呵责或者严厉地批评、惩罚他,例如“你再哭我就把你扔出门让坏人拐走你”“你再闹我就打你屁股”。这种做法会让宝宝感到害怕,但也会传递出“爸妈不喜欢我”的信息,宝宝长大以后很容易会有更激烈的逆反心理。
用强硬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很容易激起孩子更强烈的情绪冲突,导致更大的亲子矛盾。
3. 放任型
一些家长在宝宝闹情绪的时候,采取放任不管的措施,任凭宝宝尽情发泄情绪。爸妈的这种做法会让宝宝产生无助感,认为自己对爸妈来说不重要,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因而容易自我价值感低、自信不足,甚至可能造成宝宝以后对事情不积极,对他人不信任的心理。
家长这3种行为看似效果很好,但其实宝宝的消极情绪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不利于孩子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同时会影响亲子关系。
调整宝宝消极情绪的贴士
1. 接纳并安抚宝宝的情绪
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宝宝的哭闹,家长可以选择蹲下来告诉他“妈妈知道你很伤心,因为妈妈不肯给你买这个玩具,你想哭的话就哭出来吧”。
家长先让宝宝释放出心中的消极情绪,并真诚地告诉他你了解他的感受,给他一个拥抱或者摸摸他的头,用轻柔温暖的方式来安抚好宝宝的激烈情绪。
2. 讨论他的感受,让他学会理解
在宝宝情绪稳定下来以后,家长可以尝试和宝宝沟通,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知道没有实现宝宝的愿望,宝宝很不开心,但并不是你喜欢的都能带回家。”
家长应该让宝宝知道不是他喜欢的都能得到,让宝宝逐渐学会理解他人。
3. 告诉他下次该怎么做
家长可以教导宝宝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哭闹、发脾气的方式爸妈不喜欢而且没有用,对于想要的东西,宝宝要学会好好说,告诉妈妈为什么喜欢这个,然后再好好商量买不买。
家长首先要让他知道耍赖只有反效果,继而让他知道爸妈是听取并尊重他意见的,只要爸妈觉得东西是合适的肯定会为宝宝买下来。
宝宝 2 岁爱闹脾气,家长别犯 3 错。迁就会宠坏,压制易逆反,放任致无助。正确做法是接纳安抚、讨论理解、教导下次,多了解孩子心理,改变态度,利于情绪培养与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