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疳积是常见病症,多因喂养不当等引发。其症状多样,影响患儿生长发育。那中医如何治疗呢?本文介绍刮痧疗法,包括选穴、定位、刮拭顺序及方法等,助家长了解并帮助孩子摆脱疳积困扰,快来一起看看吧!
小儿疳积的刮痧疗法
一、小儿疳积症状
小儿疳积的症状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初期:有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腹胀或腹泻,继而可见烦躁好哭、睡眠不实、喜欢俯卧、手足心热、午后两颧部发红、大便时干时溏、小便如淘米水样。
2、日久:则见面色苍黄、机体消瘦、头发稀少如穗状、头大颈细、腹大肚脐突出、精神委靡不振等。
二、小儿疳积的刮痧治疗方法
1、选穴
1、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胃俞:在背部,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中皖: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4、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5、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6、气海: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
7、足三里: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8、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9、四缝:在手掌面,除拇指外,食、中、无名、小指四指中节缝纹的中央。
2、刮拭顺序
1、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
2、再刮腹胁部中脘、章门、天枢、气海。
3、然后放痧鱼际、四缝。
4、最后刮足三里。
3、刮拭方法
1、补泻兼施。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
2、先刮拭背部脾俞至胃俞穴,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出痧为度。
3、刮拭腹部正中线,从中脘穴向下刮至气海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
4、再分别刮拭腹部章门、天枢穴,30次,不宜过重,出痧为度。
5、鱼际、四缝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6、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由上至下,中问不宜停顿,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
中医治疗小儿疳积,通过特定穴位及刮痧、放痧等手法,改善症状。从背部到腹部,依次施术,如脾俞至胃俞、中脘至气海等。四缝放痧可助气血流通。还介绍了各穴位定位,简单易操作。调养妙方亦有推荐,助孩子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