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眠关乎发育成长,哄睡方式至关重要。但不少年轻妈妈采用错误方法,如摇睡等,危害极大。正确哄睡需区别昼夜、营造环境、督促规律睡眠及控制午睡时间,让宝宝安然入睡。

错误的哄睡方式

摇睡

摇晃婴儿会导致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症”。
1. 轻者发生癫病、智力低下、肢体瘫痪。
2. 严重者出现脑水肿,脑疝而死亡。
3. 视网膜受到影响,导致弱视或失明。
尤其是10个月内的小宝宝更危险。

陪睡

妈妈长期陪睡,宝宝会出现“恋母”心理,难以与妈妈分离,容易患学校恐怖症、考试紧张症。
1. 妈妈熟睡后可能压在宝宝身上,造成窒息死亡。
2. 美国一项调查资料证实,让婴儿独自睡觉可降低60%的突然死亡率。
3. 培养孩子独睡习惯一般从1岁开始。

俯睡

小婴儿不会自己翻身,无法避开口鼻前的障碍物,容易导致呼吸道阻塞,缺氧。
1. 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食物反流阻塞呼吸道,造成婴儿猝死。
2. 专家调查,仰睡是宝宝最安全的睡姿,可使呼吸道畅通无阻,避免婴儿猝死。
3. 美国推广仰睡法后,婴儿猝死综合症发生率大幅下降。

搂睡

搂睡会增加发生意外的机会,使宝宝难以呼吸新鲜空气,容易生病。
1. 宝宝容易养成醒来就吃奶的坏习惯,不易形成定时喂养,妨碍宝宝的食欲与消化功能。
2. 限制了宝宝睡眠时的自由活动,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
3. 奶头堵塞宝宝的鼻孔,可能造成窒息。

蒙睡

被窝湿度较高,宝宝容易诱发“闷热综合症”,导致大汗淋漓,甚至发生虚脱。
1. 可能引起呼吸困难,或者窒息。
2. 宝宝睡觉时都应将头部露在被子外面。

热睡

电热毯加热速度较快,温度较高,会增加宝宝不显性失水量,引起轻度脱水,影响健康。
1. 宝宝不宜使用电热毯。
2. 使用过程中,如果宝宝出现了哭声嘶哑、烦躁不安等表现,说明身体可能脱水,应给宝宝多喝些白开水。

亮睡

医学研究表明,婴儿在通宵开灯的环境中睡眠,可导致睡眠不良,睡眠时间缩短,减慢发育速度。
1. 婴儿的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通夜亮灯改变了人体适应的昼明夜暗的自然规律,影响宝宝正常的新陈代谢,危害生长发育。
2. 睡觉时居室内开着小灯的孩子有30%成了近视眼,灯火通明的孩子近视眼的发生率则高达55%。

裸睡

小宝宝体温调节功能差,容易使身体受凉,特别是腹部受凉,容易导致腹泻发生。
1. 炎夏也不可裸睡,胸腹部最好盖一层薄薄的衣被,或带上小肚兜。

正确的哄睡方式

区别黑夜和白天

用光与声音来促进宝宝生物钟的形成,让宝宝学会分别白天与黑夜,醒着与睡着的区别。
1. 早上宝宝该起床的时候,把宝宝放在光线很亮的地方,最好有充足的阳光,给宝宝一个拥抱,用轻柔的音乐将他唤醒。
2. 晚上宝宝入睡前一两小时,把室内的光线调暗,关掉所有的灯,就剩下一盏小夜灯。
3. 把门关好,不要让门外透光或传进嘈杂声。
4. 窗帘要厚实,避免窗外透近灯光。
温馨提示:宝宝的夜光灯最好是选择蓝色。

适宜的睡眠环境

3个月的宝宝,已经可以开始适当地训练他早睡,一般晚上八点以后不要再逗宝贝玩耍,让宝贝提前进入睡眠的环境。
1. 电视关小声或者关掉,保持安静。
2. 可以适当地放点轻音乐,或者唱点催眠曲给他听。

督促宝宝规律睡眠

大多数宝宝睡不好都是因为习惯不好,没有形成生物钟。
1. 父母在宝宝较小的时候,要让宝宝形成生物钟,让晚上定时睡整觉形成一种习惯。
2. 每个宝宝的睡眠习惯除了要后天养成,他们本身也有自己的生理规律,爸爸妈妈要寻找孩子本身的睡眠规律,然后量身订制宝宝的睡眠时间表。
3. 可以观察宝宝不同时间睡觉后,醒时的精神状态,然后按照宝宝的最佳状态做调整。

午睡别太久

宝宝的午睡与晚上的睡眠质量有很大关系。
1. 夜间睡眠影响着午睡,同样,午睡时间过长或者睡得过晚也都不利于晚上顺利入睡。
2. 宝宝的午睡要定时定点地控制,一般睡觉时间在正午或下午的早些时候。
3. 比如中午一点开始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
4.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同样要观察宝宝的状态,如果他按时睡眠,没有疲劳或过于兴奋,那么这种午睡习惯就是适合宝宝的。

宝宝睡眠需重视,哄睡方式别犯错。摇睡、陪睡等有害,正确方式需知晓。用光声助生物钟,适宜环境安静好,督促规律睡眠,控制午睡时间,让宝宝拥有良好睡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