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气寒冷干燥,咳嗽患者增多。中医称燥邪易伤肺致咳嗽,分温燥凉燥。专家提醒谨慎用药,忌发汗药。广东省中医院呼吸内科接诊不少燥咳患者,如童女士。还推荐 6 款食疗方预防燥邪。

冬季燥咳的诊疗与预防

燥咳的成因与症状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容易导致燥邪入侵人体,损伤肺脏,引发咳嗽。中医理论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部对干燥环境较为敏感。干燥的空气使得燥邪更容易通过口鼻侵入人体,引起咳嗽等症状。许多平时不咳嗽的人,在冬季也可能出现喉痒、干咳、少痰或痰黏稠、甚至痰中带血丝等症状,严重时还会伴有胸痛。这种咳嗽,中医称之为燥咳。


燥咳又分为温燥咳嗽和凉燥咳嗽两种类型:
1、温燥咳嗽: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稠,喉痒,咽喉干痛,鼻唇干燥,有时痰中带血,口渴心烦,舌苔薄黄。
2、凉燥咳嗽:表现为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兼有畏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


燥咳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燥咳,需要根据温燥或凉燥的不同类型进行辨证施治,切勿自行用药,尤其避免服用具有发汗作用的感冒药,以免加重病情。
1、温燥咳嗽的治疗常用方剂是桑杏汤,其主要成分包括桑叶、杏仁、豆豉、山栀子、贝母、沙参、梨皮等,具有疏风清热、润肺止咳的功效。
2、凉燥咳嗽的治疗常用方剂是杏苏散,其主要成分包括杏仁、苏叶、半夏、陈皮、前胡、枳壳、百部、款冬、甘草等,具有宣肺散寒、温润止咳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的体质和症状复杂多样,所以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切勿盲目自行用药。


咳嗽的鉴别诊断及就医建议

如果咳嗽症状持续时间过长,或者伴有发热、气促、咳脓痰等现象,则可能并非单纯的燥咳,而是其他疾病,例如甲流等,应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冬季预防燥咳的措施

预防燥咳,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2、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
3、饮食调理:多喝水、淡茶、豆浆、牛奶等,补充水分,保持体内湿润;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蒜、韭、葱、姜等,避免耗伤阴津;虽然水果有益健康,但冬季天气寒冷,寒凉的水果也不宜多吃,避免损伤脾胃阳气。


推荐食疗方

以下列举几种预防燥邪的食疗方,供参考:
1、雪梨白藕汁:雪梨250g,白藕250g,洗净后榨汁饮用。
2、玄参麦冬粥:玄参、麦冬各30g,粳米50g,煎汤取汁后与粳米同煮。
3、蔗浆粥:新鲜甘蔗500g,粳米50g,甘蔗榨汁后与粳米同煮。
4、沙参玉竹莲子百合汤:沙参50克,玉竹、莲子、百合各25克,鸡蛋1个,炖煮食用。
5、木瓜杏仁炖冰糖:熟木瓜250克,南北杏各15克,陈皮5克,冰糖10克,隔水炖3小时。
6、川贝蒸鸭梨:鸭梨1个,川贝5枚,冰糖10克,隔水蒸10分钟。


冬季燥咳常见,温燥凉燥分清。咳嗽勿自行用药,忌发汗药伤阴。注意气温变化,休息饮食宜慎。推荐 6 款食疗方,助防燥邪保健康。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