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地有新生宝宝用“蜡烛包”习俗,据说可防“罗圈腿”。“蜡烛包”是传统婴儿包裹法,虽能保暖等,但危害不少,会限制四肢活动、胸廓运动,易致股骨头错位等,还易滋生细菌等。建议妈妈们别用,让宝宝在舒适环境中健康成长。
“蜡烛包”对宝宝的危害
什么是“蜡烛包”?
“蜡烛包”是一种传统的婴儿包裹方式,即将新生宝宝的两腿伸直,两臂紧贴身体,用被单包裹,再用绳子扎紧。老人们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宝宝保暖,睡得安稳,还能预防罗圈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包裹方式对宝宝的健康存在着诸多危害。
“蜡烛包”对宝宝的危害
1、限制肢体活动,影响发育:宝宝一出生就被“蜡烛包”捆绑,限制了四肢活动,影响了正常的运动功能发育。同时,宝宝的肌肉和神经感受器得不到应有的刺激,不利于脑和全身的发育。
2、影响呼吸,阻碍肺部发育:“蜡烛包”会限制宝宝的胸廓运动,直接影响呼吸,以及肺部和胸部的发育。尤其在宝宝哭泣时,胸廓和肺不能扩张,肺活量无法提高,长期下去会影响肺功能。
3、造成髋关节脱位:刚出生的宝宝关节和韧带都很松弛,被裹得太紧容易造成股骨头的错位,影响臼窝发育,可能导致髋关节半脱位或完全脱位。
4、增加寒冷损伤风险: “蜡烛包”会束缚宝宝的手脚,降低活动量,减少产热,在寒冷季节容易导致硬肿症等寒冷损伤。
5、滋生细菌,引发皮肤问题:“蜡烛包”不方便经常打开,容易滋生细菌,引起尿布疹、皮肤感染等问题。此外,裹得太紧还可能导致宝宝窒息。
科学育儿,摒弃旧习
“蜡烛包”弊大于利,建议父母不要使用这种包裹方式。目前市面上有许多新式的睡袋,可以为宝宝提供安全舒适的睡眠环境。
宝宝罗圈腿与营养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并非“蜡烛包”可以预防。父母应与时俱进,摒弃陈旧的错误观念,放开宝宝的手脚,让宝宝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蜡烛包”虽有保暖等说法,但危害众多,限制四肢、胸廓运动,易致关节错位等,还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等。建议妈妈们摒弃,让宝宝在温暖舒适中健康成长,育儿观应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