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后,医生会看臀纹,不少妈妈不知其不对称是否致病。臀纹不对称是婴幼儿髋关节发育异常早期信号,此病即“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常见且严重,发生率 0.1 - 0.3%,其发生机制未明,高危因素多,早期症状多样,并非全是先天性,遗传机制待研,上海已开展筛查并取得成效。

什么是臀纹不对称?

臀纹不对称的含义

臀纹不对称是婴幼儿髋关节发育异常的早期信号之一,其他类似信号还包括分腿紧、两腿不一样长等等。这些信号提示宝宝可能存在早期髋关节发育异常,需要专科医生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患有此疾病。

髋关节发育不良(DDH)

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婴儿及儿童期先天性或者发育性髋关节结构异常的统称,包含有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和髋关节全脱位。该疾病是目前已知的婴儿期最常见的骨骼肌肉系统(儿童骨科)疾病。

DDH的发病率

通常认为DDH的发病率在0.1-0.3%左右。虽然这个数据看起来不大,但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乳腺癌的发病率在1992年上海的统计数字仅为10万人中约25.6例,两者相差巨大。严重的髋脱位病例即使接受骨科手术矫正治疗,有些患儿也始终难以避免下肢不等长、跛行、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及提前发生的创伤性关节等后遗症。有学者认为成年女性的退行性关节炎中,约有半数缘自于婴儿期未能发现的或者治疗不满意的DDH。

DDH的发生机制

目前尚无一种学说能够完全解释DDH的发生机制。通常认为它可能与某些因素有关系或者有关联,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宝宝身上,却很难明确具体的致病因素。包括上海儿科医院在内的多家研究机构,通过系列动物实验已经成功获得了老鼠、兔子等DDH的动物模型。

高危因素

1. 女婴
2. 臀位分娩
3. 关节松弛
4. 家族史
5. 第一胎
6. 肌性斜颈
7. 前脚掌内收(马蹄内翻足)
8. 羊水过少

早期症状

1. 臀纹不对称
2. 大腿纹路不对称
3. 分开大腿很困难
4. 给孩子把尿或者活动下肢的时候经常感到有“咯噔”一下的情况
5. 下肢不对称的情况

DDH的先天性和遗传性

DDH的发生与先天性无关

通常在新生儿的体检中能够发现一定比例的可疑DDH病例,但这些孩子在后天的发育过程中有一定比率能够自愈。临床流行病学发现,在给新生儿包“蜡烛包”或者把女孩小腿捆绑起来等习惯的区域或民族中,DDH高发,例如北美的印第安部族,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等。反之,在非洲或者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由于天气炎热,父母把孩子下肢分开来抱的地区,DDH的发病比率明显低。这些现象使我们很难用先天性来解释。因此,现在的医学命名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替代了曾经沿用的“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DH的遗传性

关于遗传的问题,我们在研究和临床诊治中也发现了有趣的现象。有学者认为主导下肢发育的HOX系列基因组可能与DDH的发生有关,但是具体的发生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临床方面,在欧洲和美国,如果直系亲属中有DDH的发生,那么孩子在新生儿期就必须接受专科医师的正规检查已经被列为诊疗常规。

DDH的筛查

上海是在儿童保健检查中率先开展DDH筛查的城市之一,目前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晚期的严重的必须接受矫形手术的病例正逐年明显减少。

臀纹不对称是婴幼儿髋关节发育异常早期信号,DDH 常见且严重,发生率约 0.1 - 0.3%。其发生机制未明,高危因素多样,早期症状明显。虽新生儿体检可发现可疑病例且部分可自愈,但遗传等问题仍待研究,上海在 DDH 筛查方面成绩显著。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