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消化系统尚在发育,喝奶易吐奶。常见原因有溢奶、鼻炎、器质性病因及“习惯性呕吐”等。家长可通过改变喂养姿势、时间、次数及加强护理来应对,如让宝宝头部高身子低、缩短喂奶时间、减少喂奶次数、拍嗝等,以减轻吐奶症状。

吐奶的常见原因

溢奶

溢奶是婴儿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发育良好的婴儿中。如果奶喂得过多,或者在喂奶时婴儿吸进了空气,婴儿就有可能在吃奶后不久吐出尚未凝结的奶汁,这就是溢奶。

鼻炎引起的鼻阻塞

鼻炎引起的鼻阻塞会导致喂养困难和吐奶。在每次喂哺前,滴入鼻滴剂可以减轻鼻阻塞的症状。

器质性病因引起的呕吐

一些器质性病因会导致呕吐,比如:
1、呈喷射性和强有力呕吐,见于幽门狭窄、颅压高。
2、呕吐物含有胆汁,见于肠梗阻、其他肠道内外的感染引起的呕吐。
3、呕吐物含有过量的致液或已变质的血液时,应怀疑有裂孔疝,可用吞钡方法证实。

习惯性呕吐

少数婴儿患有原因不明的“习惯性呕吐”,在诊断“习惯性呕吐”以前,必须确实地排除喂养不当和一些器质性异常,在每次喂养前用少量镇静剂有帮助。

应对吐奶的措施

改变喂养姿势

妈妈抱着宝宝喂母乳时,要让宝宝的头部高一些,身子低一些,这样能减轻宝宝吐奶的症状。给宝宝喝奶粉时尽量不要让宝宝躺着喝,坐着或站着比较好。

改变喂养时间

当宝宝有吐奶症状时,要注意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不要长时间给宝宝喂奶,让宝宝慢慢的消化吸收,慢慢的宝宝肠胃适应了就不会吐奶了。

改变喂养次数

如果宝宝有吐奶现象,应该适当的减少喂奶的次数,由以前的两小时一次可缩减为3小时一次。

妈妈加强护理

如果宝宝吐奶时,有可能是肚子里喝进空气了,这一般是生理性吐奶。妈妈要及时把宝宝竖着抱一抱,轻轻的拍打拍打宝宝背部,让宝宝打个嗝,就不会再吐奶了。

宝宝消化系统发育中易吐奶,常见原因有溢奶、鼻炎、器质性病因及“习惯性呕吐”等。家长可通过改变喂养姿势、时间、次数及加强护理来缓解,如让宝宝头部高身子低、缩短喂奶时间等,帮助宝宝减少吐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