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多会伤元气,老人散步时尤其要少说话。道家养生认为开口元气散,现代医学也证实其危害。老人散步时长 45 分钟左右为宜,还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散步方式,保护元气,健康散步。
说话过多对健康的影响
道家养生与现代医学的观点
道家养生理论认为“开口元气散,意动火工寒”,强调少说话以养元气。现代医学也证实,说话过多会损耗元气,长期以往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甚至器质性病变。
即使运动量不大,说话过多也会让人感到疲倦、没精神,这正是元气受损的表现。“日出千言,不病自伤”便是对此的生动写照。
说话过多导致的常见症状
经常需要用嗓的人群,例如教师、播音员等,更容易感受到“日出千言,不病自伤”的危害。其主要表现包括:
1、持续疲乏,精神不振,稍作活动便气短汗出,休息后疲乏感仍难以缓解。
2、易患感冒,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天气稍有变化便出现感冒症状,或易被他人传染。
3、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变差,出现胃胀、腹胀、食欲不佳、腹泻、消瘦等症状。
4、易发生过敏反应,患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哮喘等疾病。
保护元气的建议
对于日常生活中需要多说话的人群,保护元气尤为重要。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说话要适度,语气平和,避免言辞激烈,以免伤气。
2、饮食清淡,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面食、粥类等,少吃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以及煎烤油炸食物。
3、加强体育锻炼,但需注意适度、持续和循序渐进,避免强度过大或间隔时间过长。
4、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服用一些补气的中药,如人参、黄芪等。
老年人散步时少说话的益处
古代养生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
古代养生著作《遵生笺》中记载:“凡行步时,不得与人语。欲语须住足,否则令人失气。”这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散步时说话会伤气。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边走边说话会减少腹部肌肉活动,增加意外事故风险。因为说话和呼吸由大脑同一区域控制,边走边说话会使大脑“一心二用”,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信号传输中断,腹肌力量减弱,降低对脊椎的保护作用,增加老年人骨骼意外的几率。
老年人心肺功能下降,呼吸系统较弱,边走边说话容易疲劳、呼吸困难。此外,雾霾天气增多,空气污染严重,边走边说话会吸入更多有害物质。
老年人散步时的建议
建议老年人散步时尽量少说话或不说话,避免大声聊天;如果需要说话,应先停下脚步;经常一起散步的老年朋友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沟通,散步结束后再聊天;大风天气更应避免张大嘴说话。
老年人散步时间的建议
散步时间的适宜长度
许多老年人认为散步时间越长越好,这是一种误解。户外活动时间过长会促使身体释放大量激素分解蛋白质,加快器官衰老,超过心脏负荷能力还会造成心脏功能衰退,反而有害健康。
建议老年人每日散步时间控制在45分钟左右,或不超过3公里,以身体发热、略微出汗为宜,每天1-2次。体胖的老年人可适当延长到60-90分钟,有助于消耗多余热量,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老年人散步方式的选择
不同散步方式的适用人群
老年人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散步方式:
1、普通散步:慢速60-70步/分,中速80-90步/分,每次30-60分钟,适合患有动脉硬化、重度高血压、下肢轻度缺血的老年人。
2、快速散步:每分钟90-120步,每次30-40分钟,适合患有慢性关节炎、高血脂、中度高血压和肥胖的老年人。
3、定量散步:按照特定路线、速度和时间走完规定路程,最好将走平坦路面与爬坡交替、快慢结合,每次可爬坡、走平地交替锻炼15分钟。老年人应避免过大的坡度,以免损伤膝关节。此法对锻炼心肺功能有益。
4、摆臂散步:两臂随步伐节奏做较大摆动,增强骨关节和胸腔功能,每分钟60-90步,每次30-60分钟,适合患有肩周炎、肺气肿、胸闷及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
5、摩腹散步:散步时按摩腹部,每分钟40-60步,每次5-10分钟,适合患有慢性胃肠疾病、肾病的老年人。
老人散步时少说话、控制时长及选择合适方式很重要。说话易伤气,影响健康,且边走路边说话还增加事故风险。每日散步 45 分钟左右或不超 3 公里为宜,不同身体状况老人可选择不同散步方式,如普通、快速、定量、摆臂、摩腹散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