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有月经不调困扰,却不知不同年龄月经表现各异。且不同体质女性有相应调理方法,如血液循环不良型要多活动等,本文为您解析,快来了解吧。
不同年龄段的月经表现
20-30岁女性
年轻的“大姨妈”脾气特暴,动不动就出现痛经,这时经量还算正常,就是周期不规律,没个准点。同时,女性会出现色斑,松弛、晦暗无光,毛孔粗大、粗糙、痤疮不断,甚至不孕。需要提醒的是,青春期的痛经如果随年龄增长越来越严重的话,很可能是得了子宫内膜炎,如果除了痛经还伴有性交疼痛的情况则更应注意。
30-45岁女性
这个年龄的月经通过是女人一生中较规律的阶段。“大姨妈”规律时,经量充足,经期规则,如果出现紊乱则会色斑明显,外阴干燥、性欲减退,女性第二性症明显衰退,提早出现更年期症状。30岁的女人出现痛经和月经量过多,可能是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瘤的症状。
45-50岁女性
这个时间段是绝经前期,经量骤减,经期不准,月经周期的长短开始发生变化,从21天的周期变成35天,然后又变成27天都是正常的。女性同时出现失眠、精力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骨质疏松等。
50-55岁女性
这个阶段“大姨妈”已衰老,所以经量更少,并且有时两三个月不来月经,同时伴有性欲下降、外阴萎缩,阴道干涩,卵巢走向干枯,盗汗自汗、皮肤潮红、五心烦热等等情况。
五种体质女性经期调理方法
血液循环不良型
1、在经期前会觉得肚子胀胀的,下腹部突出,一到经期就会便秘。
2、经血颜色为暗沉的颜色,感觉黏稠,有时会有像猪肝色般血块流出。
3、经血量多,第一天比较少,但是第二天与第三天起突然变多,经期会达7天以上。
中医推荐小秘方:血液循环不佳的人要多活动身体,小心别受寒,不要吃冰冷食物。最好不用卫生棉条。多吃黑色、红色、紫色食物,蔬菜最好都是加热处理。避免长时间坐着,要多走路,让骨盆的血液循环好些。可以喝些姜黄茶或是中药的玫瑰花、红花、山楂茶。
怕冷型
1、一到经期,腹部就有受寒的感觉,经痛严重,一受寒会更严重,但是保暖会觉得舒服一点。
2、经期通常都迟来,经期常会持续七天以上,经血暗红色,会夹杂像猪肝色般的血块流出。
3、特别怕冷,并发虚弱型的几率很高。
中医推荐小秘方:要做好保暖功夫,可以穿厚内衣或厚袜。不要穿裙子,因为要是下半身受凉,经痛会更严重。建议吃温性食物。平常可以盆浴或泡脚来驱寒气。建议可喝姜母茶与肉桂茶。
压力过大型
1、经期前精神不安定,情绪焦虑不安,容易发脾气。
2、贪食与厌食两种现象不停地重复着,老是放屁或打嗝,会乱长痘痘,不是便秘就是拉肚子。
3、每个月经痛症状不同,会随当时的身体状况改变,在经期前会腹胀或腹痛,但是月经一来这些症状会消失。
4、经血是一般的红色,是正常的四到五天。
5、有时会提早,有时迟来。
中医推荐小秘方:平常就要学习控制情绪,日常生活作息要正常,经期可听听音乐或喝喝药草茶来安抚情绪。多吃橘子或喝茶,平常房里可放些绿色植物,起床后可以做些简单的伸展操,如果有时间可以散散步。建议喝茉莉花茶与薄荷茶,中药可试薄荷与陈皮。
虚弱型
1、一到经期前,脚就会浮肿,容易疲劳,且腰酸背痛,不太有食欲,容易感冒或拉肚子。
2、几乎不会有经痛现象,经血是浅红色,有时量多有时量少,呈两极化。
3、经期短,若是并发贫血,月经就容易迟来。
4、新陈代谢差,水肿严重,尤其下半身更是肥胖。
中医推荐小秘方:三餐不能少,多吃好消化、营养均衡的食物。早餐一定要吃,因肠胃不好,吃东西时要细嚼慢咽。不适合做激烈运动,若想运动,最好选晚餐后散步。建议喝杜仲茶与高丽参茶。中药可用莲子与黄芪。
贫血型
1、容易头晕,一站起来就眼冒金星,皮肤摸起来粗粗干干的,精神不集中,老是健忘。
2、生理期腹部不舒服,还会腰酸背痛以及并发各种不适症状。
3、经血颜色是粉红色或浅红色,经血很稀,经期很短。
4、月经迟来的情况很严重,经常会拖到四十天以上。
5、即使经期已经结束了还是觉得全身无力。
中医推荐小秘方:平常不要用眼或用脑过度,睡眠要充足,日常饮食生活要注意补血。每晚十二时以前睡,若是睡不着可以喝杯热牛奶。可以吃动物肝脏或其他补血食物。建议喝枣子茶或枸杞茶,中药可用当归与龙眼。
女性不同年龄月经表现各异,且不同体质有相应调理方法。了解这些知识,能更好地呵护“大姨妈”,保持健康。记得根据自身情况对症调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