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身体重要排毒场所,受伤会影响身体。40 岁后更要注意养肝,如少喝酒、勿滥用药物、保证充足休息等。日常还需注意饮食,多吃青色食物、少吃油腻,可通过中药、健脾等方式护肝,热水泡脚、深呼吸等也有益。

日常生活中伤肝的六件事

1. 喝酒

酒精是导致脂肪肝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它会直接损伤肝脏细胞,导致细胞变性。长期大量饮酒会严重损害肝脏,引发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
因此,应尽量避免饮酒,或严格控制饮酒量。

2. 滥用药物

药物,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随意服用药物,特别是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某些药物(如感冒药、减肥药、某些中药材如土三七、何首乌等),以及服用药酒,都可能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
因此,用药应遵医嘱,切勿自行服用或滥用药物。

3. 休息不足

熬夜会严重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肝脏的生物钟与昼夜节律相适应,长期熬夜会导致昼夜节律紊乱,影响肝脏的代谢,进而影响脂代谢和血糖代谢。
对于肝炎患者来说,熬夜还会加重病情,甚至增加肝癌风险
因此,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4. 不吃早餐

不吃早餐不仅会导致身体能量不足,还会损伤肝胆。胆囊在夜间分泌大量胆汁,如果不吃早餐,胆汁无法排出,容易沉淀结晶,形成胆结石。
胆结石若发生感染,可能引发一系列其他疾病
因此,应养成良好的早餐习惯

5. 七情郁结

长期处于情绪压抑、生气、焦虑等负面情绪状态,会导致肝气郁结。肝气郁结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躯体疾病,例如胃痛、腹痛、便烂、头痛、胸闷、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子宫肌瘤、色斑、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等等。
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维护肝脏健康至关重要。

6. 爱吃油腻食物

虽然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但过量摄入高脂肪油腻食物,会加重肝脏负担,增加脂肪肝等疾病的风险。
控制油腻食物的摄入量,选择健康低脂的饮食方式。

40岁后如何养肝

一、按时休息

中医认为,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是肝脏排毒的最佳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肝脏得到充分的休息,是养肝的关键。
此外,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能够帮助肝脏调节气血,消除疲劳。

二、食补护肝

多吃青色食物,如菠菜、西洋菜、芥蓝、青瓜、冬瓜、绿豆等,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功效。
同时,应尽量少吃辛辣、油腻食品少喝酒

三、中药补健肝疏肝

一些中药材,如五味子、山楂、决明子等,对脂肪肝的恢复和保护肝脏有益,尤其适合应酬多、需要饮酒的人群。

四、通过健脾护肝

中医认为肝脾相克,健脾能护肝。因此,可以多吃一些具有益气健脾功效的中药,如党参、山药、茯苓、白术、薏仁、扁豆等,以调养肝脏。

五、热水泡脚

每晚7至9时泡脚,可以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滋养肾和肝。

六、深呼吸

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下进行深呼吸,能够促进肝脏功能

七、侧卧睡眠

侧卧,无论是左侧卧还是右侧卧,都能促进血液回流至肝脏,有利于肝脏的休息和修复。

八、饮用养肝饮品及食用养肝食物

枸杞泡水酸奶草莓等,都具有养肝护肝的功效。

生活中要重视养肝,少做伤肝行为。40 岁后更应注意,如按时休息、食补护肝等。肝脏怕喝酒、滥用药等 6 件事,要通过多种方式养肝,如热水泡脚、深呼吸等,让肝脏更好地为身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