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常以假哭获取关注,6 个月大开始会用。哈佛大学研究称,哭能提高存活率。真哭假哭难辨,有时是求关注。日本研究表明爱假哭婴儿更聪明,能促进表达和交际能力,1 岁后假哭需引导纠正。

宝宝爱假哭,是好事还是坏事?

什么是宝宝假哭?

宝宝假哭是他们最早使用的“欺骗”手段之一,指的是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利用假哭来获取家人的关注。一般宝宝在6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会用假哭来骗人了,细心看会发现,宝宝假哭的时候并没有眼泪。当他们假哭一阵子后,他们会暂停,看看爸爸妈妈有无反应,再决定是否继续假哭。

宝宝为何要假哭?

我们普遍认为,宝宝爱哭多半是家长给惯的,一哭就抱,导致宝宝习惯用哭来求助,或引人关注。
其实,宝宝假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原因——哈佛大学最新研究表明,宝宝哭其实是为了提高自身存活率。
宝宝一哭,爸爸妈妈就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没有时间去做别的事情。因为母乳喂养会延迟产后妈妈受孕的时间。这样一来,宝宝就没有了竞争对手,爸爸妈妈可以全心照顾自己啦。听起来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呢?不得不说,人类真的是非常聪明,一出生就有强烈的“求生本能”。

真哭vs假哭,傻傻分不清?

既然宝宝的哭有真假之分,那么宝宝什么时候是在假哭呢?有的宝宝会哭一会儿,然后停一下,看看有没有人理会,如果没人理会就会继续哭。这就是明显的假哭,希望你能关注他啦。除此之外,爸爸妈妈还能用排除法。先看下宝宝是不是饿了、拉了、困了、生病了等生理原因,如果都没有,那多半是假哭咯。不过在使用排除法之前,宝宝感觉到你在关注他,大概就已经停止“哭泣”了。

宝宝爱假哭好不好?

也许你会觉得,管他真哭还是假哭,只要是哭都不好,要马上让宝宝停止哭闹。其实,宝宝假哭并非坏事,会假哭的小婴儿更聪明。
美国《医疗每日新闻》报道,日本学者中山博子的一项研究认为,喜欢“假哭”的婴儿可能以后更聪明。这项研究通过影像密切观察了新生儿的哭泣习惯,重点分析了他们每一次哭泣前后所产生的正面、负面影响和情绪变化。结果发现,婴儿98%的哭泣是由负面情绪引起的(通过婴儿痛苦的表情或向下的嘴角判断得知),少数情况下,哭泣是因为积极的情绪。
“他们似乎在通过‘故意’哭泣来引起母亲的注意。”中山博子教授说:“当妈妈靠近时,他们就不哭了。”

假哭小婴儿表达能力更好

专家表示,婴儿“假哭”能促进孩子表达力的提高,有助于他们的情绪发展,不仅让母子关系更紧密,还会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和他人交流。另外,拥有兄弟姐妹也能让孩子更快的成长,懂得如何与他人沟通。

假哭小婴儿交际能力更强

在育儿的道路上,也许妈妈们都有遇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宝宝总是爱“假哭”。那么,宝宝爱假哭的原因是什么?宝宝喜欢假哭与其心理发展,又有着怎样的关系?育儿专家指出,喜欢“假哭”的宝宝交际能力更强。

1岁以后宝宝假哭怎么办?

低月龄的宝宝假哭很常见,但是有些宝宝到了1岁以后,依然经常“假哭”,妈妈会疑惑,这样到底要不要干预呢?当然不能忽视!特别是1岁大的宝宝,已经有了自主意识,如果还是喜欢假哭,爸爸妈妈就要引导一下,采取方法帮助宝宝纠正“假哭”的毛病。

方法一:假装听不见!

有时候宝宝假哭是无理取闹的表现,是为了获得爸爸妈妈的关注,或者是想要得到某样东西。这种情况下,爸爸妈妈得假装听不见,不要宝宝一哭就放下手头的事情去看宝宝,让宝宝越来越“放肆”,一有不高兴就通过假哭获取关注。通过几次的假装听不见,宝宝自己就能发现,假哭已经不奏效了,就会放弃这个方法。

方法二:多陪伴宝宝!

有些宝宝对爸爸妈妈有很强的依赖性,一刻见不到就会哭,而当爸爸妈妈放下手头的事情陪伴宝宝时,他就马上不哭闹了。这种情况,爸爸妈妈要多给宝宝一点爱,比如工作回家后,不要只顾着玩手机,多陪宝宝说说话、玩玩具、玩游戏等。周末或者节假日可以带宝宝出去外面逛逛,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

宝宝假哭有其独特原因和意义,6 个月大开始会用,98%因负面情绪,少数因积极情绪。假哭能促进表达、交际能力,1 岁后若仍常假哭需引导纠正,可假装听不见或多陪伴,让宝宝健康成长。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