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时长影响心脏健康,研究表明每天睡 7 小时对心脏最好。睡多睡少风险都高,睡前 1 小时放松、喝牛奶、养成规律作息等都能提高睡眠质量,适时锻炼也有助于睡眠。

睡满7小时对心脏最好

研究结果

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研究表明,每天睡够7个小时对心脏最好。研究人员分析了多个数据库中,2016年12月1日以前发表的相关前瞻性队列研究,考察了睡眠时间与心血管事件后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睡眠时间与4种心血管事件后果之间存在着一种U字形的相关性。具体来说:
1. 与每天睡7小时的人相比,睡眠时间每缩短1个小时,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均增加6%,冠心病发生风险增加7%,脑卒中风险增加5%;
2. 睡眠时间每延长1个小时,死亡风险增加13%,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加12%,冠心病发生风险增加5%,脑卒中风险增加18%。

睡眠时间的重要性

研究结果表明,适度的睡眠时间与合理饮食、积极运动一样,能为人体补充能量,调节各项生理功能,降低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睡多睡少,都对心脏健康不利,建议大家每天保证7小时左右的睡眠。

睡不好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睡前放松

睡前1小时的放松很重要,如果直到上床还在进行着剧烈的脑部活动,会使你停不下来,越来越无法入睡,而且易使人发梦。所以睡前1小时试着抛开纷繁的思绪,进行脑部的放松,比如热水泡脚或者沐浴,会使你浑身松弛,睡的更好。

睡前喝牛奶

牛奶中含有两种催眠物质:
1. 色氨酸,能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分泌出使人昏昏欲睡的神经递质—五羟色胺;
2. 对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的肽类,其中的“类鸦片肽”可以和中枢神经结合,发挥类似鸦片的麻醉、镇痛作用,让人感到全身舒适,有利于解除疲劳并入睡。对于由体虚而导致神经衰弱的人,牛奶的安眠作用更为明显。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对睡眠也有影响。首先早中晚餐的规律进食对人健康有益,其次,晚餐对睡眠的影响较大。晚餐不要吃的过晚过多,那样会对胃的修整产生负担,影响睡眠。睡前少喝水,否则会频繁的如厕。平日不要多摄入含咖啡因和尼古丁之类的食物。多吃点红枣,小米,牛奶。另外可遵医嘱适当补充镁、钙、复合维生素B等。

坚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晚上最好在11时前进入睡眠,早上也不宜晚起,特别是不入睡的懒床那其实会让人更易疲劳。中午有条件可以午睡,但时间最好控制在1小时左右,且最好不要再下午3点后还进行睡眠。规律的作息,不仅仅有益睡眠,同时能使你的注意力,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即使对于繁忙的职业人,要坚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也并非不可能,而在于你自己是否愿意。

适时的锻炼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最好在下午4或5时左右进行锻炼,将有助于夜晚的睡眠。同时对缓解疲劳,提高兴奋度也有帮助。

每天保证 7 小时左右睡眠,睡前 1 小时放松、泡热水脚或沐浴,喝牛奶助眠,规律饮食,11 时前入睡,中午 1 小时午睡,下午 4 - 5 时锻炼,坚持规律作息,有益睡眠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