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发病与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习惯密切相关,那如何预防呢?食道癌是恶性肿瘤,威胁生命,需提早预防。文中介绍了预防食道癌的有效措施及早期七大症状,让我们一起了解并做好防护。
预防食道癌的有效措施
改变喜食霉变食物的习惯
1、食用霉变食物特别是酸菜、霉窝窝头和鱼露是食管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2、宣传这类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使群众少吃或不吃,同时鼓励种植蔬菜和水果,以增加鲜菜和水果的摄入,补充维生素C。
3、霉变的食物会产生霉菌毒素或代谢产物,促进亚硝胺的内合成,是导致食管癌的主要病因。
4、多吃新鲜蔬菜或补充维生素C可阻断体内亚硝胺的合成,可使胃内亚硝胺含量降低,从而降低了胃内亚硝胺的暴露水平。
5、补充核黄素和烟酸能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15%。
6、积极研究科学的酸菜制作和保存方法,以满足当地居民世代以来养成的传统饮食习惯。
7、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吃霉变食物,少吃或不吃酸菜。
8、改良水质,减少饮水中亚硝酸盐含量。
9、推广微量元素肥料,纠正土壤缺钼等微量元素状况。
10、应用中西药物和维生素B2治疗食管上皮增生,以阻断癌变过程。
11、积极治疗食管炎、食管白斑、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等与食管癌发生相关的疾病。
粮食的防霉
1、霉变的粮食含有多种致癌的毒素,因此积极开展粮食的防霉去毒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应宣传家庭储粮的防霉的重要性。
2、一般粮食的含水量在13%以下可达到防霉的要求。
3、一旦发现粮食已经霉变,应采取勤晒,食用时挑拣,多次清洗并加碱处理,可有效减少霉菌毒素的摄入。
加强饮用水的卫生管理
1、食管癌高发区水中的亚硝胺含量明显高于低发区。
2、搞好环境卫生,防止水源污染十分重要,逐渐减少饮用沟塘水的地区,推广土自来水。
3、对食用的沟塘水也应进行漂白粉消毒,可明显降低水中亚硝胺含量和杀灭其他传染病菌。
遗传致病因素的预防
1、食管癌具有较普遍的家族聚集现象,表明有食管癌家族史的患癌易感性确实存在,应加强同代人群的监测工作。
2、患者为男性,就加强男性监测,特别是49岁前的人群;患者是女性,加强女性监测,特别是50~69岁的人群。
3、3代人中发生过2例或2例以上食管癌死亡的家庭,当作危险家庭,对这些家庭中40~69岁的成员当作风险人群,定期体检,提供预防性药物或维生素,劝导改变生活习惯等,对降低食管癌发病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食道癌的早期症状
胸骨后有闷胀不适感
1、只能隐约地感到胸部不适,既不能指出不适部位,也难以叙述不舒服的具体情况。
食物通过缓慢并有停留感
1、常有食管口变小,食物下咽困难并有停留的自我感觉。
2、这些症状只出现在下咽食物时,进食之后即行消失,且与食物的性质没有关系,甚至在饮水时也有相同的感觉。
咽喉部有干燥感和紧迫感
1、常感到下咽食物不顺利,并有轻微疼痛,有点儿干燥、发紧的感觉。
2、特别是在吞咽干燥或粗糙食物时这种干燥、发紧的感觉更为明显。
3、此种早期症状的发生与情绪波动有关。
食管内有异物感
1、病人自觉某一次因为吃了粗糙的食物而将食管擦伤,或者疑为误将异物吞下而存留在食管内,有类似如米粒或者蔬菜碎片贴附在食管上,吞咽不下,即无疼痛也与进食无关,即使不作吞咽动作,也仍有异物存在的感觉。
2、异物感的部位多与食道癌的病变位置相吻合。
吞咽食物时有梗噎感
1、在此病的早期阶段,由于病变常表现为局部小范围食管粘膜充血、肿胀、糜烂、表浅层溃疡和小斑块病变,当食物通过时,就会出现吞咽不适或吞咽不顺的感觉。
2、如病情再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梗噎感,多半是因为吞服类似烙饼、干模或其他不易彻底嚼碎的食物时才能发现。
胸骨后疼痛
1、这种表现在早期食道癌病人中比较多见。
2、常在咽下食物时胸骨后有轻微疼痛,并能感觉得到疼痛的部位。
3、疼痛的性质可为烧灼样痛、针刺样痛、牵拉摩擦样痛。
4、疼痛的轻重与食物的性质有关,吞咽粗糙、热食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时,疼痛比较重;吞服流质、温热的食物时,疼痛比较轻。
5、咽食物时疼痛,进食后又有所减轻甚至消失。
6、这种症状大多可用药物治疗,暂时获得缓解,但数日或数月后病情又会复发,且反复出现,存在较长时间。
剑突下(心口)疼痛
1、自感剑突下为烧灼样刺痛,轻重不等,多出现在下咽食物时,食后减轻或消失。
2、也有的为持续性隐痛,与进食关系不大。
食道癌危害大,预防很重要。改变不良习惯,防霉去毒,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关注遗传因素,早发现早治疗。了解早期七大症状,及时就医,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