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听补气补血,女性产品广告尤多。那什么是补气?为何要补?好处何在?中医称补气是治气虚证,元气不足会致诸多症状。不同脏器气虚症状不同,如肺气虚易感冒等,肾气虚精神乏力等,脾气虚食物不消化等,心气虚心悸气短等。补气很重要,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什么是补气?
补气在中医中的含义
补气指的是中医治疗气虚证的方法。气虚证是指体内元气不足,导致气体推动、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减退,并可能伴随脾胃等脏器功能下降。主要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易乏力、气短、食欲不振等。
不同脏器气虚的症状
1. 肺气虚
肺气虚会影响人体整体的新陈代谢,因为肺主气,主一身五脏六腑之气。气虚会导致少气懒言、声音低沉、胸闷、小便不利,甚至出现哮喘、感冒等症状。外在表现为整个人不精神、咳嗽、气短,长时间会导致肺病。出现类似症状时,需注意肺的调理,多吃粗粮和含有丰富B族维生素的食物。
2. 肾气虚
肾气虚会导致精神乏力,做事提不起精神,小便次数增多。肾是促进身体排毒的器官,肾气虚可能影响身体排毒功能,对大小便的影响较大。其他外在表现为舌苔淡、健忘、脉弱。出现这些症状时,需注意肾脏的调理。
3. 脾气虚
脾主运化水谷,脾气虚会导致食物不消化、食欲不振。外在表现主要为拉肚子、吃东西不消化、倦怠乏力、形体消瘦等。出现这些症状时,建议这段时间注意饮食,尽量不要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并注意脾脏的调理。
4. 心气虚
心气虚会导致心悸、气短、多汗,因为全身血液流动主要依靠心脏跳动。心气虚会导致神疲体倦、容易干不了重活、气短、多汗。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出现更严重的症状。
如何补气?
建议多吃富含矿物质的食物,比如糯米、小米、大麦等粗粮,或者猪肚、狗肉、鹌鹑、驴肉等富含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的食物,以及含有丰富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等。总之,在食物上尽量不要挑食,要均衡营养,才能获取比较全面的物质补充,更健康。当然,必要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运动时内脏也在运动,可以让你整个身体机能都调动起来,让内脏重新恢复活力。
补气对于男女都非常重要,不要忽视它的重要性。
补气对身体至关重要,不同脏器气虚症状各异。肺气虚易致小便不利等,肾气虚会精神乏力等,脾气虚致食物不消化等,心气虚有心悸多汗等。别忽视补气,男女皆需,多吃粗粮等食物,均衡营养,适当运动,让身体机能恢复活力。